三年博士毕业,我告别了冈山,还有对我人生影响很大让我很不舍的西原研究室,记得毕业式的时候刚拿到西原老师转送的根岸老师的名言板,激动的说我要把他带到名古屋去,西原老师打趣说:“说不定伊丹研的大家都有野依教授的签名呢。。。”我不管,我还是带来了,曾被人开玩笑说我是从根岸派转入了野依派。
2013年11月,我加入伊丹实验室,确切的说是ITbM研究所,第一天伊丹老师跟我谈新研究课题和研究所未来的展望,我就听傻了,有机化学和植物生殖学的合作研究,前沿领域,我在偶联反应方面的本事在这里完全没有用武之地了,看来,真是要放下过去,翻开一页新篇章了。。。名古屋大学,我的新起点,从基础研究到学科融合,环境变了,研究理念变了,但是根岸老师写的那句话,在我心里却没有变,我把它摆在了我的桌前显眼的地方,新的小伙伴们不服也可以拿野依教授的“真迹”让我看看啊,直到后来我才知道,大家都没有野依教授的签名,伊丹老师也没有,不光是这样,野依教授因为担任理研的理事长,除非大的活动来名古屋,其他时候根本见不到,但是,名古屋大学校园里,却还依然能看到不少和野依教授相关的事物,我花了好久才分清野依研究馆和野依交流馆哪个是哪个,关于诺贝尔奖效应的痕迹也到处都是,很多楼都很新,是老牌大学不多见的,研究设施也很好。历届诺贝尔奖获得者 (2008下村修,小林诚,益川敏英教授),这些人的大幅照片都大大的挂在新建筑大楼的玻璃上,很是显眼,鼓励着每一位从这里走过的青年研究者们。
我很少听伊丹老师说起野依教授,原因之一是他自己也很忙,很少有机会能聊这些,直到年底的一次饮酒会上,我问伊丹老师为什么东京出身,在京都待了近十年的他,不留在京大,而选择了名古屋,他谈起了野依教授对他的知遇之恩,当时的京都大学,卓越的教授太多,资源也很有限,是完全没办法给年轻人足够的发展空间的,已经申请拿到了北美的教职offer,家人都在练英语准备随他一起去,而野依教授希望他能来名古屋大学发展,那么大的实验室、好的设施,是任何一所老牌帝国大学没法提供给他的,他就这样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来了名大,从2005年野依研究室副教到三年后有了自己独立的研究室,再到2012年成立ITbM研究所,以及2013年拿到Erato五年战略性研究项目,十年的变化,现在来看,当时的选择是对的。
名古屋大学是几所帝国大学里年纪最轻的,相比起老牌帝国大学东大、京大那种成熟沉稳,更像年轻人那种锐气张扬,不止是建筑,研究也是,研究者也是。在这里,相比起深入的理论研究,更加注重前沿和应用。。。不过这些,只是对于身在其中的人才感受到,对于许多国内的教授,研究生,也包括我的家人,谈到名古屋大学,不了解的人还是很多。
然而,这一切再一次受到诺贝尔奖效应的影响而改变着,2014年十月,赤崎勇、天野浩和中村修二这三位日本研究者因在蓝光LED开发研究中的贡献,共同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前两位都是名古屋大学的教授,新闻联播中播放诺奖的新闻,我爸在家看了打电话说“你们名大两位教授获诺奖了,看来人家名古屋大学就是好,在这么好的学校做研究是难得的机会,你一定要珍惜,好好的镀一层金”,话语很朴实,却是硬道理。而在这一年,化学奖颁给了高分辨荧光显微镜方面的研究,我们打趣说,感觉物理奖和化学奖反了,因为赤崎勇教授是日本著名的无机化学家。但事实上,这一切都预示着自然科学学科融合,相互渗透的发展趋势。这一年获奖之后,名古屋大学因为蓝光LED而闻名,名大的标志建筑丰田讲堂上的大钟也都镶上了LED灯,在夜里闪着耀眼的蓝光。
作为名大研究者中的一员,我也倍感诺奖带来的荣耀,虽然这其中,并没有自己的功劳。在一次化学系新年会上,我和旁边的一位教授感慨名古屋大学这两年的发展,教授的话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也让我明白,这两年名大学科建设大力发展,相比起许多大学有这么好的资源,里面的每一位研究者都是受益者,在自豪的同时,一定不能忘记身上的责任,这样的大力投入包含着多少期待、羡慕甚至觊觎,现有的荣誉绽放是一二十年前名大的科学家努力的结果,而名大的未来是要靠每一位身在其中的人去实现、超越!
中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