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部落~~格格

海外访问的时候,挑战全英文演讲!~①第一篇 入门~

本文来自Chem-Station日文版 海外機関に訪問し、英語講演にチャレンジ!~① 基本を学ぼう ~作者 cosine

翻译投稿 炸鸡 校对Jiao Jiao

我每年都会参加一次到两次的海外学会,向外界发表我的研究成果。往往都要在当地停留数日,除了访问近郊的学术机构,和当地实验室开研讨会,还要用英语作学术报告

算起来我也已经访问了至少十个机构了。虽然多半是为了自我展示和建立人脉,但是每年保证1次也锻炼了我的胆量,渐渐地我对英语也没有那么生疏了。希望新一代的化学家们,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一定要学会用英语作报告。所以我这次写了这个系列来帮助大家更好地用英语发表演讲。

肯定有很多年轻人这样想“那样的事我怎么可能会遇到,我既没有熟人又没有奖项和邀请函,我去海外机构访问可以吗”但是只要累积了经验,抓住几个要点就OK了,难度障碍其实并不是很大。

因为这是一个系列,故我来说明下讲解顺序。系列一共分为3篇。今天是第一篇【入门】

什么时候进行海外学术访问最好呢?

笔者是从就任第5年开始海外访学的。那时在学术岗位上已经做过各种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科研成果,正是对外发表的好时机。

具体怎么选择发表的成果呢?一般海外访学的发表时间在45-60分钟左右。所以,要准备能介绍时长至少60分钟的研究成果。如果你觉得进行那么长时间的发表有点困难,还是再等几年锻炼下。明年还有机会嘛。

这个系列针对的人群对象大都是和笔者同龄的科研工作者(35-40岁左右)。即便是年轻人,也都终将会遇到这个事情。希望大家能仔细学习我的这篇文章,并将文章里的攻略活学活用,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参加海报发表会(在以学术或专业为重点的大会或会议上进行的海报展示是指以纸质海报的形式展示研究信息,与会者可以查看。),自己的研究成果不会被埋没吗?

正如文章一开头所写的那样,去海外参加国际学会期间,也会借机到附近的学术机构访问我认为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

与其说是珍惜一次学习机会,我感觉不如说是为了不浪费宝贵的研究经费和出差时间。我下面来解释下我为什么这么想的理由。

海外学术会议上,大家都是怎么发表自己研究成果的呢?

如果是新人的话,大都是做海报的形式,这确实是一种宣传自己研究的形式,但海报发表的缺点是看的人太多,自己的研究特色和研究思想很容易被埋没。还有因为一同参与发表的同行和成果太多,所以很难和发表者进行深入的交流。如果只是做“只见其名不见其人”的发表,发表者自身的特色就会被大大淡化。

还有另一种口头发表。一方面英语是个难关,但发表人数有限制所以也能展露一下。以讲述故事式的发表方式便于听众理解研究成果,还有在Coffee Break之类的地方口头演讲也便于听众理解。。。等等,其他的优势还有很多。

我注意到了这两种发表方式的优劣,所以我一般不选择海报发表,而是努力争取口头发表的机会。

但是,口头发表现实操作起来还是有很多限制的。小型的学术会议是不支持口头发表的,而且如果审查过程被拒了只能海报发表了,这样的事着实不少(大家啊年轻的时候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吧)。一旦通过海报发表的审查,就必须参加。高额的旅行费只换来辛辛苦苦站了一天。。。越想越觉得不值呢。

因此,如果计划在海外学会的时候顺便访问当地学术机构的话,仅仅参加海报发表会是不够的。如果可以的话,可以增加让当地人记住自己长相和名字的机会。可以防止明明把钱花了却没什么实际收获这样的事情发生。

访问几所学术机构好呢?

考虑到预算和停留天数,一次出差最好访问1-3个学术机构比较适合。(前几天,我有幸在新学术报告会上访问了英国的5个学术机构,这毕竟是个例。)

海外学术会议是指在世界各地举办的类似的研讨会。把想要访问的学术机构在世界的哪个地方都弄明白了,再去选择参加学会也不迟。虽说如此,但即便是学术机构也有很多。我们应该选择哪里呢?

笔者从过来人的身份提点意见,如果对发表不熟悉或是自己的研究成果尚不成熟,还是不要急于到一流的学术机构访问比较好

即使是到陌生的研究机构,如果你去访问,通过实际交谈,你会发现有很多人的研究非常新奇和开创性。去年到希腊参加学术会议,顺便到雅典娜大学参加演讲。雅典娜大学作为希腊的最高学府真是人才济济,这一点我从和他们的讨论中深深感受到。一方面因为希腊的国家财政危机,连研究设备的供应也是举步维艰,所以需要研究者们的一番辛苦和功夫来支撑研究的继续,就这样各种新奇,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就这样诞生了。海外学术访问是一个重要的机会,你可以亲身体验世界的现状。

雅典娜大学·合成化学实验室

即便是知名度比较低,但是选择和自己研究主题密切相关,并且在业界内小有名气的研究机构访问,也是很有好处的。想必一定能获益良多吧。一定能建立非常紧密的学术联系。我也常听到有很多人感叹:“哪怕一生只有一次去顶尖的哈佛大学做演讲的机会该多好啊”人生路漫漫,这样的机会诸君一定要多多争取啊。

在下一篇里,我会详细讲解如何与当地学术机构取得联系

本文版权属于Chem-Station化学空间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Related post

  1. 三键的形成和三键到双键的转化 第一部分:Corey-Fuchs反…
  2. 蛋白水解级联模型
  3. Nature系列 | 首次观测到半整数化的量子霍尔效应
  4. 碳碳双键的形成 第四部分 过渡金属试剂:Tebbe试剂,…
  5. 碳碳键构筑的王道反应:羟醛缩合反应(Aldol reaction…
  6. 色拉油为什么很难着火?-闪点和自燃点-
  7. 蛋白质定量——Biuret Test
  8. 美国实验室的不同之处—聊聊美国实验室的运作机制

Comment

  1. No comments yet.

  1. No trackbacks yet.

You must be logged into post a comment.

Pick UP!

微信

QQ

广告专区

PAGE TO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