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英语 – 新利18网址 //www.gsbet888.com Wed, 26 Aug 2020 06:26:31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5.5 134510799 香气中的化学4 //www.gsbet888.com/%e5%8c%96%e5%ad%a6%e6%9d%82%e8%ae%b0/%e5%8c%96%e5%ad%a6%e4%b8%8e%e8%8b%b1%e8%af%ad/2020/08/%e9%a6%99%e6%b0%94%e4%b8%ad%e7%9a%84%e5%8c%96%e5%ad%a64.html //www.gsbet888.com/%e5%8c%96%e5%ad%a6%e6%9d%82%e8%ae%b0/%e5%8c%96%e5%ad%a6%e4%b8%8e%e8%8b%b1%e8%af%ad/2020/08/%e9%a6%99%e6%b0%94%e4%b8%ad%e7%9a%84%e5%8c%96%e5%ad%a64.html#respond CS editor Sat, 29 Aug 2020 00:05:48 +0000 化学与英语 化学与生活 合成香料 香料化学 //www.gsbet888.com/?p=34772 本文来自Chem-Station日文版 香りの化学4 Gakushi 翻译投稿 炸鸡 校对 HaoHu 上一篇《香气中的化学3》带大家了解了有关香料行业的一些信息,今天《香气中的化学》系列篇之第四篇将和大家聊聊香料行业未来的发展。 香料的需求 如上回《香气中的化学3》所说,随着全球人口猛增,经济飞速发展,香料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但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天然香料的供给完全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或者天然香料一直无法供给。例如,全球的玫瑰味的香气需求量很高,如果全部采摘自然生长玫瑰的话则我们至少需要40万平方公里大的玫瑰园(大约相当于日本的国土面积)。显而易见,在地球上开辟这么大面积的玫瑰园是不现实的,所以现在主要是合成出玫瑰气味的香料。 还有薄荷醇。薄荷醇是世界上最畅销的香料之一,牙膏,口香糖和糖果等无数日用品中都可以找到薄荷醇的身影。薄荷醇除了具有清新的味道外,它还对皮肤和粘膜有清凉作用,可以添加到药品和化妆品中,例如清凉药膏,吸入剂,除臭剂和沐浴露。当今全球薄荷醇的年需求量约为40000吨左右,而且年需求量还在不断攀升。为了应对逐年增大的需求量,BASF(德国的一家香料公司)于2012年提高了位于路德维希港的工厂的生产能力,BASF现在也开始在马来西亚开设工厂以满足全球薄荷醇庞大的需求量,并且化学合成工艺也在不断增加。 香料的合成,发酵法 为了应对天然香料旺盛的需求量,近年来开发了一种新的香料生产方法——发酵法(一种生物技术),通过发酵法生产的香料都在市面上有售卖。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会从其他生物物种引入生产香料所必须的基因片段或是更好的酶的基因片段导入到酵母细胞中,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香料被冠以“天然”的标签出售。这种方法虽然说是“天然的”,但毕竟利用了生物技术,所以不免让人心生疑问,因为这种方式得到的香料是通过生物合成得到的,所以被冠以“天然”的标签也合情合理。例如,可以使用一种名为酯酶的酶缩合由乙醇发酵产生的AcOH(乙酸)和EtOH(乙醇)来合成天然乙酸乙酯(AcOEt,乙酸乙酯)。 目前与化学合成相比,虽然通过生物合成或生物催化合成的香料在成本和规模上仍然处于绝对不利的地位, 但因为有“天然”这个招牌,所以在市场价值方面,生物合成和生物催化合成的香料要比化学合成香料占优势。虽然这两种方法尚不能替代传统的化学合成法,但现在还是有一些公司专门研究生物合成法或生物催化合成法,笔者非常期待这些公司以后的发展。 香料里的非专利 和医药品行业一样,香料行业里的非专利香料(指专利香料的专利到期了,然后生产出来的香料)也存在很久了,比如合成香料的原料如Galaxolide、Iso E Super、Hedione、Lilial等,这些合成香料的原料几乎都是非专利产品,医药品药获得专利必须得到厚生劳动省(日本的一种行政机构)的批准,香料如果申请专利也必须得到相关机关的批准。但是和医药品专利申请不一样,专利的判定是按物质划分的(香气专利是按物质划分),就非专利香料而言,由于不需要特殊的额外应用,因此进入新市场的门槛很低。 正因为上述原因,所以当专利到期后,各家香料公司比拼的就是谁的生产成本更低,非专利香料的生产才有了出头之日。从化合物合成的角度来看,因为很多香料的结构简单,其他厂家能用更简单,更低成本的合成方法也不无可能。以前有很多生产维生素的公司,这些公司也从事很多香料有关业务,但随着芳樟醇(生产维生素K,E的原料)的价格逐渐升高,很多化学公司和制药公司承受不住高昂的成本纷纷停止生产维生素了。 混合和制剂 在医药品行业里,制剂有口腔内速溶片、肠溶性制剂等,香料行业的制剂也受到了关注。比如食品业里,为了防止易挥发的香气组分不被挥发掉(可以制成真空冻结干燥保存的食品)发明了可以长久地维味道和香气的口香糖。还有洗衣服时添加到柔软剂中的微型胶囊的制剂化也受到了关注。将香料微胶囊化后,能否在毛巾晒干后香料成分以胶囊形式保留在衣物上,衣物的香味能否持久且有抗菌作用,这些效果还正在实验中(不过,假如这项功能实现了,会不会有消费者投诉说香味太浓烈了呢?)。 近年来也特别关注了与医药相类似的且是专利级别的,相当于前体药物的香料的开发。比方说这个制剂类似于我们上文讲的柔软剂,但不同的是这个制剂能在日光或水解酶作用下分解并释放出香气分子。它可以用在毛巾之类的物品上:用来掩盖毛巾消毒后的残留的消毒水味。 气味感知系统和香料开发 人体约有1000万个嗅觉感受器神经元(olfactry receptor neurons),约占人体全部基因片段总数的5%的约1000的基因片段负责编码与嗅觉相关的蛋白质,其中只有350-400个基因片段发挥实际作用。嗅觉受体具有复合机能。也就是说,平时我们闻到的气味实际上是多种化学物质的气味混合组成的,我们体内的各个嗅觉受体的活性化度随着闻到的气味中的化学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改变,集成的激活模式可以识别出相应的气味。 近年来持续研究了像这样根据气体小分子而调整的嗅觉受体和神经的整合系统,嗅觉与受体基因之间的关系正在明了。在受体变得越来越清晰的同时,人们有望像在药物中的分子靶标药物一样,寻找基于受体的香料。但是,所有受体都是GPCR的膜蛋白,它们是否像医药中的靶向药物对应的受体那样简单仍是未知之数。 本篇中的化合物结构均来自这里。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本文来自Chem-Station日文版 香りの化学4 Gakushi

翻译投稿 炸鸡 校对 HaoHu

上一篇《香气中的化学3》带大家了解了有关香料行业的一些信息,今天《香气中的化学》系列篇之第四篇将和大家聊聊香料行业未来的发展。

香料的需求

如上回《香气中的化学3》所说,随着全球人口猛增,经济飞速发展,香料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但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天然香料的供给完全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或者天然香料一直无法供给。例如,全球的玫瑰味的香气需求量很高,如果全部采摘自然生长玫瑰的话则我们至少需要40万平方公里大的玫瑰园(大约相当于日本的国土面积)。显而易见,在地球上开辟这么大面积的玫瑰园是不现实的,所以现在主要是合成出玫瑰气味的香料。

还有薄荷醇。薄荷醇是世界上最畅销的香料之一,牙膏,口香糖和糖果等无数日用品中都可以找到薄荷醇的身影。薄荷醇除了具有清新的味道外,它还对皮肤和粘膜有清凉作用,可以添加到药品和化妆品中,例如清凉药膏,吸入剂,除臭剂和沐浴露。当今全球薄荷醇的年需求量约为40000吨左右,而且年需求量还在不断攀升。为了应对逐年增大的需求量,BASF(德国的一家香料公司)于2012年提高了位于路德维希港的工厂的生产能力,BASF现在也开始在马来西亚开设工厂以满足全球薄荷醇庞大的需求量,并且化学合成工艺也在不断增加。

香料的合成,发酵法

为了应对天然香料旺盛的需求量,近年来开发了一种新的香料生产方法——发酵法(一种生物技术),通过发酵法生产的香料都在市面上有售卖。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会从其他生物物种引入生产香料所必须的基因片段或是更好的酶的基因片段导入到酵母细胞中,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香料被冠以“天然”的标签出售。这种方法虽然说是“天然的”,但毕竟利用了生物技术,所以不免让人心生疑问,因为这种方式得到的香料是通过生物合成得到的,所以被冠以“天然”的标签也合情合理。例如,可以使用一种名为酯酶的酶缩合由乙醇发酵产生的AcOH(乙酸)和EtOH(乙醇)来合成天然乙酸乙酯(AcOEt,乙酸乙酯)。

目前与化学合成相比,虽然通过生物合成或生物催化合成的香料在成本和规模上仍然处于绝对不利的地位, 但因为有“天然”这个招牌,所以在市场价值方面,生物合成和生物催化合成的香料要比化学合成香料占优势。虽然这两种方法尚不能替代传统的化学合成法,但现在还是有一些公司专门研究生物合成法或生物催化合成法,笔者非常期待这些公司以后的发展。

香料里的非专利

和医药品行业一样,香料行业里的非专利香料(指专利香料的专利到期了,然后生产出来的香料)也存在很久了,比如合成香料的原料如Galaxolide、Iso E Super、Hedione、Lilial等,这些合成香料的原料几乎都是非专利产品,医药品药获得专利必须得到厚生劳动省(日本的一种行政机构)的批准,香料如果申请专利也必须得到相关机关的批准。但是和医药品专利申请不一样,专利的判定是按物质划分的(香气专利是按物质划分),就非专利香料而言,由于不需要特殊的额外应用,因此进入新市场的门槛很低。

正因为上述原因,所以当专利到期后,各家香料公司比拼的就是谁的生产成本更低,非专利香料的生产才有了出头之日。从化合物合成的角度来看,因为很多香料的结构简单,其他厂家能用更简单,更低成本的合成方法也不无可能。以前有很多生产维生素的公司,这些公司也从事很多香料有关业务,但随着芳樟醇(生产维生素K,E的原料)的价格逐渐升高,很多化学公司和制药公司承受不住高昂的成本纷纷停止生产维生素了。

混合和制剂

在医药品行业里,制剂有口腔内速溶片、肠溶性制剂等,香料行业的制剂也受到了关注。比如食品业里,为了防止易挥发的香气组分不被挥发掉(可以制成真空冻结干燥保存的食品)发明了可以长久地维味道和香气的口香糖。还有洗衣服时添加到柔软剂中的微型胶囊的制剂化也受到了关注。将香料微胶囊化后,能否在毛巾晒干后香料成分以胶囊形式保留在衣物上,衣物的香味能否持久且有抗菌作用,这些效果还正在实验中(不过,假如这项功能实现了,会不会有消费者投诉说香味太浓烈了呢?)。

近年来也特别关注了与医药相类似的且是专利级别的,相当于前体药物的香料的开发。比方说这个制剂类似于我们上文讲的柔软剂,但不同的是这个制剂能在日光或水解酶作用下分解并释放出香气分子。它可以用在毛巾之类的物品上:用来掩盖毛巾消毒后的残留的消毒水味。

气味感知系统和香料开发

人体约有1000万个嗅觉感受器神经元(olfactry receptor neurons),约占人体全部基因片段总数的5%的约1000的基因片段负责编码与嗅觉相关的蛋白质,其中只有350-400个基因片段发挥实际作用。嗅觉受体具有复合机能。也就是说,平时我们闻到的气味实际上是多种化学物质的气味混合组成的,我们体内的各个嗅觉受体的活性化度随着闻到的气味中的化学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改变,集成的激活模式可以识别出相应的气味。

近年来持续研究了像这样根据气体小分子而调整的嗅觉受体和神经的整合系统,嗅觉与受体基因之间的关系正在明了。在受体变得越来越清晰的同时,人们有望像在药物中的分子靶标药物一样,寻找基于受体的香料。但是,所有受体都是GPCR的膜蛋白,它们是否像医药中的靶向药物对应的受体那样简单仍是未知之数。

本篇中的化合物结构均来自这里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www.gsbet888.com/%e5%8c%96%e5%ad%a6%e6%9d%82%e8%ae%b0/%e5%8c%96%e5%ad%a6%e4%b8%8e%e8%8b%b1%e8%af%ad/2020/08/%e9%a6%99%e6%b0%94%e4%b8%ad%e7%9a%84%e5%8c%96%e5%ad%a64.html/feed 0 34772
写论文时需要注意的20条(2) //www.gsbet888.com/%e5%8c%96%e5%ad%a6%e6%9d%82%e8%ae%b0/%e5%8c%96%e5%ad%a6%e4%b8%8e%e8%8b%b1%e8%af%ad/2017/11/%e5%86%99%e8%ae%ba%e6%96%87%e6%97%b6%e9%9c%80%e8%a6%81%e6%b3%a8%e6%84%8f%e7%9a%8420%e6%9d%a1%ef%bc%882%ef%bc%89.html //www.gsbet888.com/%e5%8c%96%e5%ad%a6%e6%9d%82%e8%ae%b0/%e5%8c%96%e5%ad%a6%e4%b8%8e%e8%8b%b1%e8%af%ad/2017/11/%e5%86%99%e8%ae%ba%e6%96%87%e6%97%b6%e9%9c%80%e8%a6%81%e6%b3%a8%e6%84%8f%e7%9a%8420%e6%9d%a1%ef%bc%882%ef%bc%89.html#respond saobaozi Mon, 27 Nov 2017 22:16:52 +0000 化学与英语 //www.gsbet888.com/?p=16861 上接前文写论文时候需要注意的20条(1),本文列举日本人经常搞错的动词使用方法以及其他常在论文中出现的语病。 11. 时态不正确 写论文是以当下的视角看过去和未来,也是以陈述的实验来看过去和未来。正因为视角是变动的,所以日本人在写论文的时候经常搞错时态。比如,在Introduction中,明明是已经知道的还用用现在时,对该研究应该用现在完成时。一般来说,写论文当时发生的时态才用现在时。 关于这点,拿给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校正很快就能弄好,不要觉得浪费时间,一定要给他们看看。 12. be动词的误用 “A是B”的直译中的be动词如下有不少常见的错误。切记不能直译日语,最后,请确定是否不用be动词也能成文。 误: Oxidation is rapid to occur. 正: Oxidation occurs rapidly. (Orr & Yamazaki 2004:28) 13. “can” “may” “might” “must”等助动词的乱用 用来增强语气的“can”和“may”这类助动词有很多含义,大家虽然都知道,但是实际上这比想的困难。特别是日本人,如下面除了“must”的误用,“could”的乱用也特别明显。如刚才所说,动词是决定论文感情色彩重要的部分,要尽量避免不必要助动词的使用。 误: Understanding these process must be important for… 正: Understanding these process is important for… (Orr & Yamazaki 2004:27) 14. 及物动词中欠缺宾语他動詞における目的語の欠如 有及物动词的文章,像“We implemented the plan”那样一定要有作为宾语的名词,日本人有可以联系上下文就能明白故而省略宾语的偏好。遗憾的是,虽然能从行文推断出来本是日本人的拿手好戏,但是没有宾语的他动词不仅从语法上来说是错的,其他国家的读者也读不懂,这点大家务必铭记。 15. 被动语态的乱用 日本人刚开始写英文论文时,是不会加“I”而直接用被动的。因此,要慢慢习惯写英文论文,换个角度说,例子中的乱用被动态特别明显。伴随着这样错误的增加,自己还自我表扬“我已经习惯用英文写论文了”,最后所有的文章被动态都是错的。故请不要怠慢检查被动态的使用是否恰当。 日本人が英語の論文を書き始めて最初に習うのが、“I”を使わないことと受動態を使うことです。 误: No carbonization was occurred. 正: No carbonization occurred. / No carbonization was observed. (Orr & Yamazaki 2004:30-31) 16.冗长的句子 日本人写文章特点是一句话的长度是英语母语的人写的两倍。 因此这种习惯倾向对于习惯读短文的英语母语者来说,不管论文内容难还是简单读起来都很困难。另外,不必要的信息太多,被动态和间接代词用得很多,文章的结构就很复杂,就算语法是正确的,对于普通的读者也会完全读不懂。 “1句话1信息”是基本的原则,如果一句话达到3行以上就可以考虑重写了。 17. 不合标准的引用文 英语出版的论文会引用最新和关联紧密的文章,而日语出版的则明显多引用古老的文献。引用和比较参考论文可以提高论文的可信度,用只有为数不多的读者才能看懂的日语论文没什么意义。另外,只引用日语论文会让人怀疑是否把握国际研究的趋势,故应尽量避免避免。 还有强行引用,将正文的逻辑咕嘟咕嘟断成几节也是日本人写论文的特点。引用其他论文之前要先行研究、多加注意,自己要慢慢学会引用的方法。 18. 欠缺一致 这是受引用文的英语所影响,像是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混合、email有时候写成Email有时候又是e-mail等等,都使论文全文缺乏统一感。括号的使用方法和省略语的使用不使用,希望大家能养成最后搜索用软件检查的习惯。 19. 短语动词的误用 “look up”等这类动词还有介词、副词的短语用法,比想象中难。特别是看了下面的例子就会明白短语中名词加不加、形式多种多样且混乱。字典上有例句,所以在用习惯之前一边确认一边留心。 误:look up it; look it into 正:look it up; look into it (Orr & Yamazaki 2004:30) 20. 词组的误用 下面例子中的词组(固定搭配)很多在字典上是没有的,对于没有写惯的人来说是英语中一个相当难以掌握的部分。除了留心看别人的文章以外,如果觉得哪儿有不对的,上网查查,看看其他人是用的,养成勤搜索的习惯。 误:did […]

上接前文写论文时候需要注意的20条(1),本文列举日本人经常搞错的动词使用方法以及其他常在论文中出现的语病。

11. 时态不正确

写论文是以当下的视角看过去和未来,也是以陈述的实验来看过去和未来。正因为视角是变动的,所以日本人在写论文的时候经常搞错时态。比如,在Introduction中,明明是已经知道的还用用现在时,对该研究应该用现在完成时。一般来说,写论文当时发生的时态才用现在时。

关于这点,拿给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校正很快就能弄好,不要觉得浪费时间,一定要给他们看看。

12. be动词的误用

“A是B”的直译中的be动词如下有不少常见的错误。切记不能直译日语,最后,请确定是否不用be动词也能成文。

误: Oxidation is rapid to occur.
正: Oxidation occurs rapidly.

(Orr & Yamazaki 2004:28)

13. “can” “may” “might” “must”等助动词的乱用

用来增强语气的“can”和“may”这类助动词有很多含义,大家虽然都知道,但是实际上这比想的困难。特别是日本人,如下面除了“must”的误用,“could”的乱用也特别明显。如刚才所说,动词是决定论文感情色彩重要的部分,要尽量避免不必要助动词的使用。

误: Understanding these process must be important for…
正: Understanding these process is important for…
(Orr & Yamazaki 2004:27)

14. 及物动词中欠缺宾语他動詞における目的語の欠如

有及物动词的文章,像“We implemented the plan”那样一定要有作为宾语的名词,日本人有可以联系上下文就能明白故而省略宾语的偏好。遗憾的是,虽然能从行文推断出来本是日本人的拿手好戏,但是没有宾语的他动词不仅从语法上来说是错的,其他国家的读者也读不懂,这点大家务必铭记。

15. 被动语态的乱用

日本人刚开始写英文论文时,是不会加“I”而直接用被动的。因此,要慢慢习惯写英文论文,换个角度说,例子中的乱用被动态特别明显。伴随着这样错误的增加,自己还自我表扬“我已经习惯用英文写论文了”,最后所有的文章被动态都是错的。故请不要怠慢检查被动态的使用是否恰当。

日本人が英語の論文を書き始めて最初に習うのが、“I”を使わないことと受動態を使うことです。

误: No carbonization was occurred.
正: No carbonization occurred. / No carbonization was observed.

(Orr & Yamazaki 2004:30-31)

16.冗长的句子

日本人写文章特点是一句话的长度是英语母语的人写的两倍。

因此这种习惯倾向对于习惯读短文的英语母语者来说,不管论文内容难还是简单读起来都很困难。另外,不必要的信息太多,被动态和间接代词用得很多,文章的结构就很复杂,就算语法是正确的,对于普通的读者也会完全读不懂。

“1句话1信息”是基本的原则,如果一句话达到3行以上就可以考虑重写了。

17. 不合标准的引用文

英语出版的论文会引用最新和关联紧密的文章,而日语出版的则明显多引用古老的文献。引用和比较参考论文可以提高论文的可信度,用只有为数不多的读者才能看懂的日语论文没什么意义。另外,只引用日语论文会让人怀疑是否把握国际研究的趋势,故应尽量避免避免。

还有强行引用,将正文的逻辑咕嘟咕嘟断成几节也是日本人写论文的特点。引用其他论文之前要先行研究、多加注意,自己要慢慢学会引用的方法。

18. 欠缺一致

这是受引用文的英语所影响,像是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混合、email有时候写成Email有时候又是e-mail等等,都使论文全文缺乏统一感。括号的使用方法和省略语的使用不使用,希望大家能养成最后搜索用软件检查的习惯。

19. 短语动词的误用

“look up”等这类动词还有介词、副词的短语用法,比想象中难。特别是看了下面的例子就会明白短语中名词加不加、形式多种多样且混乱。字典上有例句,所以在用习惯之前一边确认一边留心。

误:look up it; look it into
正:look it up; look into it
(Orr & Yamazaki 2004:30)

20. 词组的误用

下面例子中的词组(固定搭配)很多在字典上是没有的,对于没有写惯的人来说是英语中一个相当难以掌握的部分。除了留心看别人的文章以外,如果觉得哪儿有不对的,上网查查,看看其他人是用的,养成勤搜索的习惯。

误:did an experiment
正:conduct an experiment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www.gsbet888.com/%e5%8c%96%e5%ad%a6%e6%9d%82%e8%ae%b0/%e5%8c%96%e5%ad%a6%e4%b8%8e%e8%8b%b1%e8%af%ad/2017/11/%e5%86%99%e8%ae%ba%e6%96%87%e6%97%b6%e9%9c%80%e8%a6%81%e6%b3%a8%e6%84%8f%e7%9a%8420%e6%9d%a1%ef%bc%882%ef%bc%89.html/feed 0 16861
写论文时需要注意的20条(1) //www.gsbet888.com/%e5%8c%96%e5%ad%a6%e6%9d%82%e8%ae%b0/%e5%8c%96%e5%ad%a6%e4%b8%8e%e8%8b%b1%e8%af%ad/2017/11/%e5%86%99%e8%ae%ba%e6%96%87%e6%97%b6%e9%9c%80%e8%a6%81%e6%b3%a8%e6%84%8f%e7%9a%8420%e6%9d%a1%ef%bc%881%ef%bc%89.html //www.gsbet888.com/%e5%8c%96%e5%ad%a6%e6%9d%82%e8%ae%b0/%e5%8c%96%e5%ad%a6%e4%b8%8e%e8%8b%b1%e8%af%ad/2017/11/%e5%86%99%e8%ae%ba%e6%96%87%e6%97%b6%e9%9c%80%e8%a6%81%e6%b3%a8%e6%84%8f%e7%9a%8420%e6%9d%a1%ef%bc%881%ef%bc%89.html#respond saobaozi Sun, 26 Nov 2017 22:33:47 +0000 化学与英语 论文写作 误用 //www.gsbet888.com/?p=16857 本文来自chem-station日文版,論文執筆で気をつけたいこと20(1)和(2)  分为上下两篇,以专业杂志《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 Conference, 2004》刊登的《日本作者写英文论文常见的20个问题Twenty problems frequently found in English research papers authored by Japanese researchers)》为基础,谈谈关于日本人写英文学术论文时候容易犯错的问题。 小编拿来翻译给大家,给共同样是非英语母语的我们参考,避免论文写作中类似的错误。 1. 摘要不是论文要点 日本人的论文当中,摘要并不是论文全文的要点,常常是最后Summary的部分要点。 另外,最近常见到日本人有“把论文中一些重要的句子弄上去就完事”这种糟糕的倾向。正常情况下读了摘要就能明白该研究所有的概要,所以每个独立作品都需要专门写摘要。在此强调一下,写摘要是提炼这篇论文要点而写。注意不要每一个部分都要非常仔细地说明,更别总是引用别人的话语。 以Nature的要点为例,仅做参考 Nature杂志的投稿要求中的摘要写法 2. 作者名表示方式错误 作者应当是这篇论文出问题的时候要承担责任的人,不能把给研究提出建议的人以及定期向其汇报的研究所所长的名字写进作者中。对于写论文有过帮忙的人可以写在“Acknowledgement(谢意)”中来表示谢意。 3.Introduction-Methods-Results-Discussion 的形式,最后的讨论欠缺,有头无尾。 即使擅长将研究内容和结果的理论表达出来的人,在最后的讨论部分也欠缺说服力,这是日本人一个常见的特点。因为没有阐述研究的意义、实用性、和其他研究的关联性等自己论文的魅力,而被退稿。 关于Discussion的如何写,请平时观察其他论文吸引人的方法,留心并慢慢用在自己身上。还有个好方法是在思考草稿的阶段便将论文的意义、实用性、和其他研究的关联性、对学术界的影响性一一写出。 4. 论文结构的使用 模仿喜欢的论文的结构并不是坏事。但是,千万别去模仿与自己研究内容和主旨完全不同的论文结构、表达出了不必要的见解。希望大家在参考其他论文结构的时候,首先要寻找与自己研究和主旨相似的论文。 5. 文不对题 和随意使用他人的论文结构一样,日本人经常是「Introduction-Methods-Results-Discussion(开题-方法-结果-讨论)」这种糟糕的结构。想想你是不是也有过不管是否复杂的研究,所有内容的都在“Methods”的这一段中冗长地说明,或者把与结果相关的分析阐述也都写进“Results(结果)”当中这样的失误呢? 不要拘泥于平常使用的模式,要一边考虑论文要怎样容易读一边理顺全文的次序,还有最后,务必检查文章的题目和内容是否一致。 6. 冠词(a, an, the, 无冠词)的误用 日语中没有的冠词,即使是英语高手来说基本精通也是一件难事。误用冠词,意思会完全变化,委托校稿的时候,要拜托对论文内容有所理解的人。 7. 单数形和复数形的误用 比如日语的“研究”,在英文中,单数“research”和复数“researches”意思不一样。同样,如果“结果”写成“results”而论文中又只有一个结果,读者会混乱,也会降低对论文的评价。所以在完成论文后,请逐个检查各个名词确切的单数形和复数形。 8. 介词的误用 介词是个麻烦,除了容易区分使用的介词“in”和“by”这些,其他的比如“…之下”的“below”和“under”以及“underneath”等,有微妙的差别。日本人受日语的影响而用错介词,因此有可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写上让读者混乱的英文。没有把握就一定要翻翻字典,如果书上没有例子,就去网上查查自己写的英文,经常使用什么介词,搜一下就知道了。 9. 数量表达时的错误 可数名词前用many;不可数名词前是much;litter前面有没有a,意思是不一样的。量的表达容易犯的错误有很多,“许多系统”日语直译的“most of systems”种of是不正确的,这是日本人特有的错误。 需要仔细注意在使用英语的这些词汇时候是不能直译为日语的,检查校正论文时候,把自己经常犯的错列个表,下次可以起到搜索查找和最终检查的效果。 10. 词汇的贫乏 和与英语为母语的人比起来,词汇量也是劣势,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持久地学习。不过,你们知不知道有一个小窍门可以大幅度改变印象?最能让英语为母语的人注意到词汇贫乏的原因是“同一动词反复出现”。像“give”和“study”这些,如果同一个动词同一篇文章中多次出现的话,那么大家就应当寻找同义词和近义词来代替。 「有本叫「Thesaurus」的同义词・近义词词典 使用很方便。   下期我们继续介绍 《写论文时需要注意的20条(2)》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本文来自chem-station日文版,論文執筆で気をつけたいこと20(1)(2)  分为上下两篇,以专业杂志《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 Conference, 2004》刊登的《日本作者写英文论文常见的20个问题Twenty problems frequently found in English research papers authored by Japanese researchers)为基础,谈谈关于日本人写英文学术论文时候容易犯错的问题。 小编拿来翻译给大家,给共同样是非英语母语的我们参考,避免论文写作中类似的错误。

1. 摘要不是论文要点

日本人的论文当中,摘要并不是论文全文的要点,常常是最后Summary的部分要点

另外,最近常见到日本人有“把论文中一些重要的句子弄上去就完事”这种糟糕的倾向。正常情况下读了摘要就能明白该研究所有的概要,所以每个独立作品都需要专门写摘要。在此强调一下,写摘要是提炼这篇论文要点而写。注意不要每一个部分都要非常仔细地说明,更别总是引用别人的话语。

以Nature的要点为例,仅做参考

Nature杂志的投稿要求中的摘要写法

2. 作者名表示方式错误

作者应当是这篇论文出问题的时候要承担责任的人,不能把给研究提出建议的人以及定期向其汇报的研究所所长的名字写进作者中。对于写论文有过帮忙的人可以写在“Acknowledgement(谢意)”中来表示谢意。

3.Introduction-Methods-Results-Discussion 的形式,最后的讨论欠缺,有头无尾。

即使擅长将研究内容和结果的理论表达出来的人,在最后的讨论部分也欠缺说服力,这是日本人一个常见的特点。因为没有阐述研究的意义、实用性、和其他研究的关联性等自己论文的魅力,而被退稿。

关于Discussion的如何写,请平时观察其他论文吸引人的方法,留心并慢慢用在自己身上。还有个好方法是在思考草稿的阶段便将论文的意义、实用性、和其他研究的关联性、对学术界的影响性一一写出。

4. 论文结构的使用

模仿喜欢的论文的结构并不是坏事。但是,千万别去模仿与自己研究内容和主旨完全不同的论文结构、表达出了不必要的见解。希望大家在参考其他论文结构的时候,首先要寻找与自己研究和主旨相似的论文

5. 文不对题

和随意使用他人的论文结构一样,日本人经常是「Introduction-Methods-Results-Discussion(开题-方法-结果-讨论)」这种糟糕的结构。想想你是不是也有过不管是否复杂的研究,所有内容的都在“Methods”的这一段中冗长地说明,或者把与结果相关的分析阐述也都写进“Results(结果)”当中这样的失误呢?

不要拘泥于平常使用的模式,要一边考虑论文要怎样容易读一边理顺全文的次序,还有最后,务必检查文章的题目和内容是否一致。

6. 冠词(a, an, the, 无冠词)的误用

日语中没有的冠词,即使是英语高手来说基本精通也是一件难事。误用冠词,意思会完全变化,委托校稿的时候,要拜托对论文内容有所理解的人。

7. 单数形和复数形的误用

比如日语的“研究”,在英文中,单数“research”和复数“researches”意思不一样。同样,如果“结果”写成“results”而论文中又只有一个结果,读者会混乱,也会降低对论文的评价。所以在完成论文后,请逐个检查各个名词确切的单数形和复数形。

8. 介词的误用

介词是个麻烦,除了容易区分使用的介词“in”和“by”这些,其他的比如“…之下”的“below”和“under”以及“underneath”等,有微妙的差别。日本人受日语的影响而用错介词,因此有可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写上让读者混乱的英文。没有把握就一定要翻翻字典,如果书上没有例子,就去网上查查自己写的英文,经常使用什么介词,搜一下就知道了。

9. 数量表达时的错误

可数名词前用many;不可数名词前是much;litter前面有没有a,意思是不一样的。量的表达容易犯的错误有很多,“许多系统”日语直译的“most of systems”种of是不正确的,这是日本人特有的错误。

需要仔细注意在使用英语的这些词汇时候是不能直译为日语的,检查校正论文时候,把自己经常犯的错列个表,下次可以起到搜索查找和最终检查的效果。

10. 词汇的贫乏

和与英语为母语的人比起来,词汇量也是劣势,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持久地学习。不过,你们知不知道有一个小窍门可以大幅度改变印象?最能让英语为母语的人注意到词汇贫乏的原因是“同一动词反复出现”。像“give”和“study”这些,如果同一个动词同一篇文章中多次出现的话,那么大家就应当寻找同义词和近义词来代替。

「有本叫「Thesaurus」的同义词・近义词词典 使用很方便

 

下期我们继续介绍 《写论文时需要注意的20条(2)》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www.gsbet888.com/%e5%8c%96%e5%ad%a6%e6%9d%82%e8%ae%b0/%e5%8c%96%e5%ad%a6%e4%b8%8e%e8%8b%b1%e8%af%ad/2017/11/%e5%86%99%e8%ae%ba%e6%96%87%e6%97%b6%e9%9c%80%e8%a6%81%e6%b3%a8%e6%84%8f%e7%9a%8420%e6%9d%a1%ef%bc%881%ef%bc%89.html/feed 0 16857
「cooperate」&「collaborate」到底用哪个? //www.gsbet888.com/%e5%8c%96%e5%ad%a6%e6%9d%82%e8%ae%b0/%e5%8c%96%e5%ad%a6%e4%b8%8e%e8%8b%b1%e8%af%ad/2017/09/%e3%80%8ccooperate%e3%80%8d%e3%80%8ccollaborate%e3%80%8d%e5%88%b0%e5%ba%95%e7%94%a8%e5%93%aa%e4%b8%aa%ef%bc%9f.html //www.gsbet888.com/%e5%8c%96%e5%ad%a6%e6%9d%82%e8%ae%b0/%e5%8c%96%e5%ad%a6%e4%b8%8e%e8%8b%b1%e8%af%ad/2017/09/%e3%80%8ccooperate%e3%80%8d%e3%80%8ccollaborate%e3%80%8d%e5%88%b0%e5%ba%95%e7%94%a8%e5%93%aa%e4%b8%aa%ef%bc%9f.html#respond JiaoJiao Wed, 27 Sep 2017 23:43:13 +0000 化学与英语 collaborate cooperate //www.gsbet888.com/?p=15930 本文投稿作者 七姑娘 “cooperate”和”collaborate”的意思比较接近,两者都能翻译成共同、协同、合作。然而两者也有意义上的重要区别,使用中不能将其随意置换 “collabrate”的意思中包含了”cooperate”的意思,而”cooperate”只能代表”collabrate”的一部分意义。 与“cooperate”单纯表示“合力”相对的,”collaborate”更着眼于这一合力的目标,表示“通过合作来催生某个结果”。 下面将列举动词”cooperate”和”collaborate”及相关名词”cooperation”和”collaboration”的使用范例: (1) Thomas and Yamada have collaborated on several research projects. (2) We are presently collaborating on three papers. (3) Their collaboration produced important results. (4) The patient did not cooperate with her physical therapist. (5) Your cooperation in dealing with this problem is requested. (6) The referee did not cooperate with the editor. *名词”cooperation”和”collaboration”的区别与上文中所述动词的区别一致。 化学论文中”cooperate”和”collaborate”的使用例 cooperate Moreover, LSD1 is part of the coREST complex and it cooperates with HDACs and chromatin readers within the complex to participate in a multistep process allowing the transi- tion from an active to a repressed state. DOI: 10.1038/nrd4154 According to the definition by P erez-Temprano, Caseras and Espinet the […]

本文投稿作者 七姑娘

“cooperate”和”collaborate”的意思比较接近,两者都能翻译成共同、协同、合作。然而两者也有意义上的重要区别,使用中不能将其随意置换

“collabrate”的意思中包含了”cooperate”的意思,而”cooperate”只能代表”collabrate”的一部分意义

与“cooperate”单纯表示“合力”相对的,”collaborate”更着眼于这一合力的目标,表示“通过合作来催生某个结果”。

下面将列举动词”cooperate”和”collaborate”及相关名词”cooperation”和”collaboration”的使用范例:

(1) Thomas and Yamada have collaborated on several research projects.
(2) We are presently collaborating on three papers.
(3) Their collaboration produced important results.
(4) The patient did not cooperate with her physical therapist.
(5) Your cooperation in dealing with this problem is requested.
(6) The referee did not cooperate with the editor.

*名词”cooperation”和”collaboration”的区别与上文中所述动词的区别一致。

化学论文中”cooperate”和”collaborate”的使用例

cooperate

  1. Moreover, LSD1 is part of the coREST complex and it cooperates with HDACs and chromatin readers within the complex to participate in a multistep process allowing the transi- tion from an active to a repressed state. DOI: 10.1038/nrd4154
  2. According to the definition by P erez-Temprano, Caseras and Espinet the term bimetallic catalysis describes a situation in which two transition metals cooperate in a synthetic process and their actions are connected by a transmetallation step. DOI: 10.1039/c2sc20312j
  3. The product has a Fe3N2 core, implying that three iron atoms cooperateto break the N-N triple bond through a six-electron reduction. DOI: 10.1126/science.1211906

collaborate

  1. Global epigenetic alterations, including changes in histone acetylation and methylation, can lead to the silencing of key tumor suppressor genes andcollaborate with genetic muta- tions to promote tumorigenesis DOI: 10.1021/bi700664y
  2. Currently, we – in collaboration with surface physicists – test these monomers in on-surface polymerization reactions to identify suitable conditions (temperature, type of surface, coverage, etc.). DOI: 10.1055/s-0032-1317959
  3. Furthermore, this reaction produced large quantities of 121 (performance is maintained on gram-scale), which allowed the examination of the biosynthesis of the cyclomarazine natural products (e.g. 122)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Moore group. DOI: 10.1039/c0cs00182a
  4. Ultimately, a collaboration was established with Astex Therapeutics who had successfully crystallized apo-BACE-1 in a crystal form that allowed for fragment soaking. DOI: 10.1021/jm070829p

本文出自 Enago学术英语academy(日文版)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www.gsbet888.com/%e5%8c%96%e5%ad%a6%e6%9d%82%e8%ae%b0/%e5%8c%96%e5%ad%a6%e4%b8%8e%e8%8b%b1%e8%af%ad/2017/09/%e3%80%8ccooperate%e3%80%8d%e3%80%8ccollaborate%e3%80%8d%e5%88%b0%e5%ba%95%e7%94%a8%e5%93%aa%e4%b8%aa%ef%bc%9f.html/feed 0 15930
「in spite of」&「despite」到底用哪个? //www.gsbet888.com/%e5%8c%96%e5%ad%a6%e6%9d%82%e8%ae%b0/%e5%8c%96%e5%ad%a6%e4%b8%8e%e8%8b%b1%e8%af%ad/2017/09/%e3%80%8cin-spite-of%e3%80%8d%e3%80%8cdespite%e3%80%8d%e5%88%b0%e5%ba%95%e7%94%a8%e5%93%aa%e4%b8%aa%ef%bc%9f.html //www.gsbet888.com/%e5%8c%96%e5%ad%a6%e6%9d%82%e8%ae%b0/%e5%8c%96%e5%ad%a6%e4%b8%8e%e8%8b%b1%e8%af%ad/2017/09/%e3%80%8cin-spite-of%e3%80%8d%e3%80%8cdespite%e3%80%8d%e5%88%b0%e5%ba%95%e7%94%a8%e5%93%aa%e4%b8%aa%ef%bc%9f.html#respond Peng Li Thu, 21 Sep 2017 23:12:01 +0000 化学与英语 despite in spite of //www.gsbet888.com/?p=15936 本文投稿作者 七姑娘 作为介词的”in spite of”和”despite”意义大体相同,通常无论使用其中哪一个都不会改变文章宗旨。 但两者间也有一些微妙的差异,使用时应注意区分。 “in spite of”和“despite”两者的主要意思大体等同于日语中的“虽然……但是……”。 与”despite”代表了“与……无关”这一略显消极的语意相对,”in spite of”的语气更为强烈,包含了“与……相反”这般更积极的语意。其间差异请参考下面的例句。 (1) Despite the risk, I would like to proceed with the plan. (2) In spite of his parents’ warning, the child continued to play with the toy. 另外,关于”despite”的用法还需要注意的是,偶尔会出现将”despite”与”in spite of”混淆写成”despite of”的情况,这是一个语法错误。 *“despite”还可作为名词使用,但并不常见。 化学论文中”in spite of”和”despite”的使用例 in spite of  Gratifyingly, anisidine 2e was successfully employed for the three-component coupling reaction in spite of its limited nucleophilicity. DOI; 10.1002/anie.201206082 In both cases, high levels of selectivity are observed for CF3 and CF2H radical addition, in spite of the multiple potentially reactive sites. DOI: 10.1021/ja211422g In spite of x-ray studies that have focused attention on the seven-Fe cluster in Fe/Mo nitrogenase as the site of N2 reduction, […]

本文投稿作者 七姑娘

作为介词的”in spite of”和”despite”意义大体相同,通常无论使用其中哪一个都不会改变文章宗旨。

但两者间也有一些微妙的差异,使用时应注意区分。

“in spite of”和“despite”两者的主要意思大体等同于日语中的“虽然……但是……”。

与”despite”代表了“与……无关”这一略显消极的语意相对,”in spite of”的语气更为强烈,包含了“与……相反”这般更积极的语意。其间差异请参考下面的例句。

(1) Despite the risk, I would like to proceed with the plan.
(2) In spite of his parents’ warning, the child continued to play with the toy.

另外,关于”despite”的用法还需要注意的是,偶尔会出现将”despite”与”in spite of”混淆写成”despite of”的情况,这是一个语法错误。

*“despite”还可作为名词使用,但并不常见。

化学论文中”in spite of”和”despite”的使用例

in spite of 

  1. Gratifyingly, anisidine 2e was successfully employed for the three-component coupling reaction in spite of its limited nucleophilicity. DOI; 10.1002/anie.201206082
  2. In both cases, high levels of selectivity are observed for CF3 and CF2H radical addition, in spite of the multiple potentially reactive sites. DOI: 10.1021/ja211422g
  3. In spite of x-ray studies that have focused attention on the seven-Fe cluster in Fe/Mo nitrogenase as the site of N2 reduction, we believe that reduction of N2 in Fe/Mo nitrogenase at the single Mo center, favored before the structure of Fe/Mo nitrogenase was eluci- dated through x-ray studies, again must be considered a strong possibility. DOI: 10.1126/science.1085326
  4. Until very recently,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only the chiral complex 35 was reported in literature for the intermolecular amination of C–H bonds in spite of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chiral amines as pharmaceuticals. DOI: 10.1039/c4cc03016h 

despite

  1. It is noteworthy that MnIII sources also gave the desired products but in lower yields, despite the oxidative conditions of the reaction. DOI: 10.1002/ejoc.201601390
  2. Despite recent advances in C–C bond-forming reactions, the direct coupling of two different heteroaromatic motifs still constitutes a remarkable synthetic challenge. DOI: 10.1002/anie.201208843
  3. Furthermore, despite the development of many methods in heterocyclic chemistry and cross-coupling reactions for the synthesis of β-arylpyrroles, the current state- of-the-art method involves catalytic C−H borylation of pyrroles, followed by Pd-catalyzed Suzuki−Miyaura cross- coupling. DOI: 10.1021/ja508449y
  4. Despite their impressive invitro profile, their poor pharmacokinetic properties, especially low aqueous solubility, have limited their use as therapeutic agents, which to date has been restricted to topical use and only for the treatment of animal infections. DOI: 10.1002/anie.201307288

本文出自 Enago学术英语academy(日文版)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www.gsbet888.com/%e5%8c%96%e5%ad%a6%e6%9d%82%e8%ae%b0/%e5%8c%96%e5%ad%a6%e4%b8%8e%e8%8b%b1%e8%af%ad/2017/09/%e3%80%8cin-spite-of%e3%80%8d%e3%80%8cdespite%e3%80%8d%e5%88%b0%e5%ba%95%e7%94%a8%e5%93%aa%e4%b8%aa%ef%bc%9f.html/feed 0 15936
论文被拒的10个理由 //www.gsbet888.com/%e5%8c%96%e5%ad%a6%e6%9d%82%e8%ae%b0/%e5%8c%96%e5%ad%a6%e4%b8%8e%e8%8b%b1%e8%af%ad/2017/09/%e8%ae%ba%e6%96%87%e8%a2%ab%e6%8b%92%e7%9a%8410%e4%b8%aa%e7%90%86%e7%94%b1.html //www.gsbet888.com/%e5%8c%96%e5%ad%a6%e6%9d%82%e8%ae%b0/%e5%8c%96%e5%ad%a6%e4%b8%8e%e8%8b%b1%e8%af%ad/2017/09/%e8%ae%ba%e6%96%87%e8%a2%ab%e6%8b%92%e7%9a%8410%e4%b8%aa%e7%90%86%e7%94%b1.html#respond JiaoJiao Thu, 21 Sep 2017 00:53:56 +0000 化学与英语 技巧 拒稿 论文投稿 //www.gsbet888.com/?p=15881 *本帖来源于chem-station日文版enago学术英语,经化学空间翻译加工 从研究的设计到投稿,研究者们日以继夜废寝忘食写成的论文,如果换来的却是“非常遗憾的通知您。。。”这样论文被拒的邮件的话,那真的是非常的遗憾啊! 但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还是有机会挽回局面的。到底是研究本身的缺陷性、文章论述欠佳,又或者是……,如果知道被拒原因的话,下次投稿时被接收的几率将会很大哦! 这一次,咱们就给大家介绍论文被拒常见的10个理由。在你放弃再投稿发表之前,请先看看有没有可以修改完善的地方。 1. 杂志的投稿的规定,你确认了吗? 投稿论文的时候,大部分的杂志都有自己的一套投稿规定。 如:论文作者的姓名请从论文中删除,放在一个单另的文档附件中;邮件的标题栏中请注明作者姓名……等等这些与论文本身毫不相干的一些规定确实不少。但是,如果投稿时不遵守这些规定,论文审查前被驳回的例子时有发生。 2. 有没有别字少字? 对于那些每天能收到几十篇论文投稿的世界顶级杂志期刊的主编们来说,投稿时第一个注意事项是–论文的摘要中,如果有一个别字少字的话,基本上这篇论文就不会发给审稿人审阅直接驳回了。 别字少字不仅仅指文本中书写的问题,有一位编辑曾说过“在读摘要之前会看图文摘要等图表信息,如果发现有一些奇怪的地方,是不会发给审稿人审阅的。” 别字少字现象、文字书写等等是否有问题,请投稿前再次确认一下。 3. 论文标题起的是不是有吸引力? 常常碰到“好想去读一下!”这样吸引读者的标题,当然也有让人觉得“看起来好无聊…”的标题。 举个例子,好比《30年代的日本男性的…》等限定读者范围的标题,对于国际级别的杂志编辑来说一定会觉得“大部分读者应该不感兴趣吧?” 除此之外,越是顶级的杂志,越看重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 发表的论文在学术界的影响力指数之一),当看到这样限定了读者范围的标题,也就意味着论文离“悲剧”更进一步了。研究者们想把论文、自己的研究像营业员卖商品一样友好的向全世界推销出去的话,那就请好好考虑一下听起来很好的英语做标题吧! 4. 论文出现统计结果并不一定就好 根据专业不同,情况有些差别。现如今,不用统计调查数据的论文越来越少了,因为没有统计数据的结果会让人觉得论文带有主观性。 但是,统计学的差异性,并不一定会使论文的可信度增加。相反,即使是很好的研究,如果没有仔细精确的统计调查方法,也会让论文失去可信度,审稿人也会因此给出较低的评价。 当涉及到统计调查数据的话,不光是考虑用还是不用的问题,比如就临床类的研究统计调查而言,可以针对被取样的人数和分组等等统计方法可以再做细化调查。 5. 没有引用最新的论文 先检查一下文中引用的论文是不是都是很早之前的? 对于有名的研究论文即使发表已久但依然很有借鉴的价值,相反,投稿论文中如果刻意回避的话,还会降低该研究的信赖性。但是,如果引用的所有论文都是10年前发表的东西,即使再好的研究,都会让人对投稿作者产生怀疑, “难道这十年,这一领域都没有什么重要发现么?” 如果和该研究直接相关的研究论文还没有发表,或者只是在学术会议上发表过、又或者仅仅来自博士论文等等至发表还有些距离的研究也没关系,引用起来比较困难,但也尽量把论文表述的使人读起来感觉是“我们一直都在追踪并收集着和该研究相关的最前沿的信息”。 6. 没有假设和研究前提 研究者们时常有「提出假设本身,不就是带有一定的主观性看待研究对象嘛?」这样的观点。 但实际上,编辑和审稿人必须读很多论文、一眼看上去如果不明白“为什么会开始这样的研究“,就会觉得这是比较难懂的论文,很容易拒稿。 作为论文被拒的因素之一,可能就是由于没有简洁的总结一下「为什么会开始这样的研究?」和「为了验证这样的假设,这个研究设计为什么是最合适的途径」。请把上述两点用简短的文字表述,各自占2~3行的篇幅就最合适了。 7. 研究结果与研究者的利益关系? 研究的规模及影响力越大,就越容易从各种渠道获得赞助经费。 作为研究者的话,不能带有主观和个人利益,应该遵循理论和客观事实来设计研究、分析结果。但是偶尔也会碰到,研究结果是对那些赞助机构有利的结果,这个时候,就要小心招来杂志的主编和审稿人的怀疑,比如“这赞助经费的机构负责人还兼职在某制药公司”,或者“这和经费没有太大关系,仅是为了拉拢人脉”等等这样的问题。 遇到这样的情况,论文中除了对研究内容和它的结果作出明确的解释、公开发表以外,呼吁研究的公平公正也很重要的,本着这样的原则,投稿之前将自己的论文再好好审查修改一下。另外,如果有第三人帮忙修改论文的机会,希望能够事先对他说明这些情况。 作为研究者,带着自负的心理,仅热衷于研究本身,我认为是比较愚蠢的。但是,如果为了回避不必要的猜忌而隐瞒利益关系,对于研究者来说也是致命的信誉杀手,最好就是将利益关系做一个明确说明。 8. 所投期刊杂志的办刊宗旨和编委会的兴趣 研究者通常都会第一时间洞察发表在某杂志的最新论文、但他们往往不关心那些杂志本身的定位宗旨等。但当我们自己投稿时,还是要重视这个问题。 论文投稿的时候,我们建议最好看看所投期刊的投稿指南,先确认一下自己的论文是否符合该杂志的要求。即使这样,论文还被拒了的话怎么办?别忘了还有编委会,也就是说编辑的兴趣也不能小视,他也会直接影响论文的命运。 收到编辑的意见之后,先从杂志的作者指南等了解一下编委会成员的简历,这样的话读反馈意见时,就会更好的理解他们所指出的问题所在从而正确应对了。 9. 想说的总是东一下西一下 作者想说的内容总是东一下西一下,没有头绪,最终就会使论文稿非常难懂,这个对于非英语母语的研究者来说尤为严重。 大多数非英语国家和英语国家的逻辑表达方式相差甚远,日文如此,中文也是如此。即使用本国语言写出来很通顺的句子用英语直译之后,也会非常别扭。再加上文字表达习惯上的省略、常识性问题对于不同国家各不相同,常常会发生表达不清或者重复啰嗦的情况。 审稿人如果回复的意见中有“unclear”(不明確)或者“redundant(重复累赘)这样的词,那最好把论文稿给那些常用英语写论文的人(并不一定是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来校正一下语言表述吧。 10. 存在盗用和误用 如果想引用文献中的结果或表述,必须要在论文稿中清楚注明。对于没有写过论文的人来说,这是最常听到的原则之一,但实际上一开始写论文,竟发现这是最常见的论文写作花招。 那些仅仅对会员限定发行的杂志上发表的论文结果等,我们通常无法确认原论文全部内容,而从其他引用该论文的文献中也只能看到被引用的地方,读不到全文,这样对其表达的理解肯定不全面,对于这些引用时千万要谨慎。 另外,现在大多都是电子版的论文,通过复制和粘贴非常简单。但是盗用或误用对于研究者来说是致命的。论文发表前这些学术不端被发现的几率虽然很小,但确实存在一些研究者收到了审稿人的拒稿信和“我从没有说过这样的言论。。。(文献原作者的回应)”这样引用不端的事情。论文发表后,也有被其他读者指出有盗用他人论文等学术不端的案例,一旦发生这样的事情,投稿人的名字很可能出现在杂志的黑名单中。 如果想在自己的投稿论文中引用文献,必须要确认原文献的全部内容,确保引用时要小心谨慎,不管是多么重要的研究,无法确认的文献不要引用,另外,我们也建议大家注意脚注。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本帖来源于chem-station日文版enago学术英语,经化学空间翻译加工

从研究的设计到投稿,研究者们日以继夜废寝忘食写成的论文,如果换来的却是“非常遗憾的通知您。。。”这样论文被拒的邮件的话,那真的是非常的遗憾啊!

但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还是有机会挽回局面的。到底是研究本身的缺陷性、文章论述欠佳,又或者是……,如果知道被拒原因的话,下次投稿时被接收的几率将会很大哦!

这一次,咱们就给大家介绍论文被拒常见的10个理由。在你放弃再投稿发表之前,请先看看有没有可以修改完善的地方。

1. 杂志的投稿的规定,你确认了吗?

投稿论文的时候,大部分的杂志都有自己的一套投稿规定。

如:论文作者的姓名请从论文中删除,放在一个单另的文档附件中;邮件的标题栏中请注明作者姓名……等等这些与论文本身毫不相干的一些规定确实不少。但是,如果投稿时不遵守这些规定,论文审查前被驳回的例子时有发生。

2. 有没有别字少字?

对于那些每天能收到几十篇论文投稿的世界顶级杂志期刊的主编们来说,投稿时第一个注意事项是–论文的摘要中,如果有一个别字少字的话,基本上这篇论文就不会发给审稿人审阅直接驳回了

别字少字不仅仅指文本中书写的问题,有一位编辑曾说过“在读摘要之前会看图文摘要等图表信息,如果发现有一些奇怪的地方,是不会发给审稿人审阅的。”

别字少字现象、文字书写等等是否有问题,请投稿前再次确认一下。

3. 论文标题起的是不是有吸引力?

常常碰到“好想去读一下!”这样吸引读者的标题,当然也有让人觉得“看起来好无聊…”的标题。

举个例子,好比《30年代的日本男性的…》等限定读者范围的标题,对于国际级别的杂志编辑来说一定会觉得“大部分读者应该不感兴趣吧?”

除此之外,越是顶级的杂志,越看重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 发表的论文在学术界的影响力指数之一),当看到这样限定了读者范围的标题,也就意味着论文离“悲剧”更进一步了。研究者们想把论文、自己的研究像营业员卖商品一样友好的向全世界推销出去的话,那就请好好考虑一下听起来很好的英语做标题吧!

4. 论文出现统计结果并不一定就好

根据专业不同,情况有些差别。现如今,不用统计调查数据的论文越来越少了,因为没有统计数据的结果会让人觉得论文带有主观性。

但是,统计学的差异性,并不一定会使论文的可信度增加。相反,即使是很好的研究,如果没有仔细精确的统计调查方法,也会让论文失去可信度,审稿人也会因此给出较低的评价。

当涉及到统计调查数据的话,不光是考虑用还是不用的问题,比如就临床类的研究统计调查而言,可以针对被取样的人数和分组等等统计方法可以再做细化调查。

5. 没有引用最新的论文

先检查一下文中引用的论文是不是都是很早之前的?

对于有名的研究论文即使发表已久但依然很有借鉴的价值,相反,投稿论文中如果刻意回避的话,还会降低该研究的信赖性。但是,如果引用的所有论文都是10年前发表的东西,即使再好的研究,都会让人对投稿作者产生怀疑, “难道这十年,这一领域都没有什么重要发现么?”

如果和该研究直接相关的研究论文还没有发表,或者只是在学术会议上发表过、又或者仅仅来自博士论文等等至发表还有些距离的研究也没关系,引用起来比较困难,但也尽量把论文表述的使人读起来感觉是“我们一直都在追踪并收集着和该研究相关的最前沿的信息”。

6. 没有假设和研究前提

研究者们时常有「提出假设本身,不就是带有一定的主观性看待研究对象嘛?」这样的观点。

但实际上,编辑和审稿人必须读很多论文、一眼看上去如果不明白“为什么会开始这样的研究“,就会觉得这是比较难懂的论文,很容易拒稿。

作为论文被拒的因素之一,可能就是由于没有简洁的总结一下「为什么会开始这样的研究」和「为了验证这样的假设,这个研究设计为什么是最合适的途径」。请把上述两点用简短的文字表述,各自占2~3行的篇幅就最合适了。

7. 研究结果与研究者的利益关系?

研究的规模及影响力越大,就越容易从各种渠道获得赞助经费。

作为研究者的话,不能带有主观和个人利益,应该遵循理论和客观事实来设计研究、分析结果。但是偶尔也会碰到,研究结果是对那些赞助机构有利的结果,这个时候,就要小心招来杂志的主编和审稿人的怀疑,比如“这赞助经费的机构负责人还兼职在某制药公司”,或者“这和经费没有太大关系,仅是为了拉拢人脉”等等这样的问题。

遇到这样的情况,论文中除了对研究内容和它的结果作出明确的解释、公开发表以外,呼吁研究的公平公正也很重要的,本着这样的原则,投稿之前将自己的论文再好好审查修改一下。另外,如果有第三人帮忙修改论文的机会,希望能够事先对他说明这些情况。

作为研究者,带着自负的心理,仅热衷于研究本身,我认为是比较愚蠢的。但是,如果为了回避不必要的猜忌而隐瞒利益关系,对于研究者来说也是致命的信誉杀手,最好就是将利益关系做一个明确说明。

8. 所投期刊杂志的办刊宗旨和编委会的兴趣

研究者通常都会第一时间洞察发表在某杂志的最新论文、但他们往往不关心那些杂志本身的定位宗旨等。但当我们自己投稿时,还是要重视这个问题。

论文投稿的时候,我们建议最好看看所投期刊的投稿指南,先确认一下自己的论文是否符合该杂志的要求。即使这样,论文还被拒了的话怎么办?别忘了还有编委会,也就是说编辑的兴趣也不能小视,他也会直接影响论文的命运。

收到编辑的意见之后,先从杂志的作者指南等了解一下编委会成员的简历,这样的话读反馈意见时,就会更好的理解他们所指出的问题所在从而正确应对了。

9. 想说的总是东一下西一下

作者想说的内容总是东一下西一下,没有头绪,最终就会使论文稿非常难懂,这个对于非英语母语的研究者来说尤为严重。

大多数非英语国家和英语国家的逻辑表达方式相差甚远,日文如此,中文也是如此。即使用本国语言写出来很通顺的句子用英语直译之后,也会非常别扭。再加上文字表达习惯上的省略、常识性问题对于不同国家各不相同,常常会发生表达不清或者重复啰嗦的情况。

审稿人如果回复的意见中有“unclear”(不明確)或者“redundant(重复累赘)这样的词,那最好把论文稿给那些常用英语写论文的人(并不一定是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来校正一下语言表述吧。

10. 存在盗用和误用

如果想引用文献中的结果或表述,必须要在论文稿中清楚注明。对于没有写过论文的人来说,这是最常听到的原则之一,但实际上一开始写论文,竟发现这是最常见的论文写作花招。

那些仅仅对会员限定发行的杂志上发表的论文结果等,我们通常无法确认原论文全部内容,而从其他引用该论文的文献中也只能看到被引用的地方,读不到全文,这样对其表达的理解肯定不全面,对于这些引用时千万要谨慎。

另外,现在大多都是电子版的论文,通过复制和粘贴非常简单。但是盗用或误用对于研究者来说是致命的。论文发表前这些学术不端被发现的几率虽然很小,但确实存在一些研究者收到了审稿人的拒稿信和“我从没有说过这样的言论。。。(文献原作者的回应)”这样引用不端的事情。论文发表后,也有被其他读者指出有盗用他人论文等学术不端的案例,一旦发生这样的事情,投稿人的名字很可能出现在杂志的黑名单中。

如果想在自己的投稿论文中引用文献,必须要确认原文献的全部内容,确保引用时要小心谨慎,不管是多么重要的研究,无法确认的文献不要引用,另外,我们也建议大家注意脚注。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www.gsbet888.com/%e5%8c%96%e5%ad%a6%e6%9d%82%e8%ae%b0/%e5%8c%96%e5%ad%a6%e4%b8%8e%e8%8b%b1%e8%af%ad/2017/09/%e8%ae%ba%e6%96%87%e8%a2%ab%e6%8b%92%e7%9a%8410%e4%b8%aa%e7%90%86%e7%94%b1.html/feed 0 15881
GRE Chemistry 应试报告 – 应试技巧篇 //www.gsbet888.com/%e5%8c%96%e5%ad%a6%e6%9d%82%e8%ae%b0/chemabroad/2017/07/gre-chemistry-%e5%ba%94%e8%af%95%e6%8a%a5%e5%91%8a-%e5%ba%94%e8%af%95%e6%8a%80%e5%b7%a7%e7%af%87.html //www.gsbet888.com/%e5%8c%96%e5%ad%a6%e6%9d%82%e8%ae%b0/chemabroad/2017/07/gre-chemistry-%e5%ba%94%e8%af%95%e6%8a%a5%e5%91%8a-%e5%ba%94%e8%af%95%e6%8a%80%e5%b7%a7%e7%af%87.html#respond saobaozi Mon, 31 Jul 2017 05:51:37 +0000 化学与英语 留学专题 GRE 化学 应试技巧 //www.gsbet888.com/?p=15080 本文原文来自日文版 GRE Chemistry 受験報告 –試験対策編– 2017年4月,我参加了申请美国研究生院时候必须要参加的考试——GRE Chemistry。在此,我给希望今后留学的各位汇报一下该考试的报考和应试方法。 序言 OEFL iBT和 GRE General是不仅限于理学,只要留学就必须参加的考试,许多网站都提供有该两门考试的信息。但是,关于专业知识的考试,相关的日文信息基本上没有。本文就是针对这个空白,提供“连这都有…”这样详细的信息,关于关于GRE考试报考流程的基本信息,之前有过相关介绍帖,而这一篇主要谈谈个人主观的感想和自成一派的应试方法。 准备 决定参加考试的话(明白参加考试的必要性),先去申请考试吧,该考试每年只举办三次,动作不快点座位就会被占满。 其实我去年的8月想申请了10月的考试,但是已经报满了,没办法,只能申请今年4月的。我个人的留学安排时间比较充裕,可以延缓考试,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就要考虑去韩国的考场参考吧,要去不习惯的地方应考,精神上应该很疲劳,所以推荐大家早做准备,优先选择在日本国内参考。 应试技巧 考试报名通过后我们就来谈谈方法,知己知彼首先要的是知道对方,最聪明的办法就是模考。模拟考试试题在考试主办方ETS出版的官方问题集里面有收录,网上搜可以搜到差不多3次的。做模考题能做到利用到其中的某一部分就足以算是达到目的了。顺便说一下,我记得好像我模考裸考的情况下得了600分(990满分)(我对完了答案就把答题纸扔垃圾箱了,具体数字记不清了) 现在马上要谈谈应试方法,这儿关于备考时间有两种方法要介绍。这次暂时介绍的时间安排是利用研究和组会的空隙进行学习,学习时间平时是每天一个小时不到,周末总共三个小时。 长期战 –针对备考 3 个月以上的人 时间充足的备考就不别耍小聪明了,先通读各科教材吧,万变不离其宗,重点关注那些做模拟题时自己感觉困难的部分。 出题内容不深但是涉及面广,因此,对于自己专业内的问题,大部分都可以作答,不过也有一些问题确实让人觉得“这谁会知道啊!”。虽说如此,也不会考一些天马行空需要灵感才能作答的偏题怪题,所以,只要复习好了,还是会提高分数的。另外,之后我们会说到,在考场上会有用自己模糊记得的知识点作答的时候。所以不用熟读细节,做到在复习时候能回忆起来的程度就够了。当然,与考试无关,如果是为了今后的研究而致力于巩固各个领域基础的人来说,对于自身也有好处,从结果上看更加持久。 日语和英语的参考书都可以,当然题目是全英文所以为了习惯英语的意思而购买原著也可以,我其实就物理化学买了英文版,其他的都是用的译制版。因为还是看日语书具有不可比拟的看书速度和理解能力(虽说如此,但是对于想留学的学生而言英语是逃不掉的) 短期战 –针对备考 少于3 个月的人 现在才是正题。只有不到三个月了,反复练模拟题,为了适应考试。之前已经说了,可以在网上免费找到3套的往期真题,这些都要好好利用起来。除了真题以外,比如这个网站上发布的练习题也有必要好好利用 刚刚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模拟题和真题是同一个难度水平的,而且,真题有和模拟题非常类似的题型。比如,求缓冲液的pH,求萃取的分配系数和萃取率的问题。特别是分析化学,印象中题型就那么多,大家好好看看高频的题,争取把分数拿到手。 在大概完成了解题后,要深入消化固定的知识点和做好时间的分配练习,彻底地反复操练解答。还有,明白了给分方法,就知道必须要拿准答案才能作答,为什么?因为答案是五选一,错了的话会被倒扣0.25分。单纯地从概率上来看,如果一题答对,四题答错的话,有可能最后总分甲减下来还是0。 另一方面,如果用排除法到两个选项的问题有5个,冒险去强行答题的话。保守的估计,假如这5个问题有两个答对了,然后就会被扣0.75分(实际上四舍五入是扣1分),比起留空白来说还是得了点分。 能采取排除法的题目 在这个考试中,排除法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比如下面的问题(当然考试时候是英语) 以下选项中,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有关的金属有哪些? 天知道怎么会有生物化学的东西!我颤抖着看着选项,汞和铅是明显对生物体有害的。所以,粗看之下即使回答不出来的问题,也不要放弃通读选项,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推测(不过上面的例子很极端) 顺便一说,浏览ETS (考试主办方的官网)上公开的考试范围会发现在无机化学的学科里,作为拓展的内容,明确写着出题范围包含“生物无机化学”。这种问题也不是故意打考生一个措手不及,所以一定要仔细确认出题范围(参见帖子)。 不知不觉的就说了这么多,好啦,这次就到此为止了。下次将给大家讲述考场的氛围和考试结果。 相关记事 瑞士留学专题(一)  (二)(三) GRE Chemistry 外部链接 GRE Chemistry Subject Test (ETS 主页) GRE Chemistry Test Practice Book (ETS 主页模拟考试题)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本文原文来自日文版 GRE Chemistry 受験報告 –試験対策編–

2017年4月,我参加了申请美国研究生院时候必须要参加的考试——GRE Chemistry。在此,我给希望今后留学的各位汇报一下该考试的报考和应试方法。

序言

OEFL iBT和 GRE General是不仅限于理学,只要留学就必须参加的考试,许多网站都提供有该两门考试的信息。但是,关于专业知识的考试,相关的日文信息基本上没有。本文就是针对这个空白,提供“连这都有…”这样详细的信息,关于关于GRE考试报考流程的基本信息,之前有过相关介绍帖,而这一篇主要谈谈个人主观的感想和自成一派的应试方法。

准备

决定参加考试的话(明白参加考试的必要性),先去申请考试吧,该考试每年只举办三次,动作不快点座位就会被占满。

其实我去年的8月想申请了10月的考试,但是已经报满了,没办法,只能申请今年4月的。我个人的留学安排时间比较充裕,可以延缓考试,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就要考虑去韩国的考场参考吧,要去不习惯的地方应考,精神上应该很疲劳,所以推荐大家早做准备,优先选择在日本国内参考。

应试技巧

考试报名通过后我们就来谈谈方法,知己知彼首先要的是知道对方,最聪明的办法就是模考。模拟考试试题在考试主办方ETS出版的官方问题集里面有收录,网上搜可以搜到差不多3次的。做模考题能做到利用到其中的某一部分就足以算是达到目的了。顺便说一下,我记得好像我模考裸考的情况下得了600分(990满分)(我对完了答案就把答题纸扔垃圾箱了,具体数字记不清了)

现在马上要谈谈应试方法,这儿关于备考时间有两种方法要介绍。这次暂时介绍的时间安排是利用研究和组会的空隙进行学习,学习时间平时是每天一个小时不到,周末总共三个小时。

长期战 –针对备考 3 个月以上的人

时间充足的备考就不别耍小聪明了,先通读各科教材吧,万变不离其宗,重点关注那些做模拟题时自己感觉困难的部分。

出题内容不深但是涉及面广,因此,对于自己专业内的问题,大部分都可以作答,不过也有一些问题确实让人觉得“这谁会知道啊!”。虽说如此,也不会考一些天马行空需要灵感才能作答的偏题怪题,所以,只要复习好了,还是会提高分数的。另外,之后我们会说到,在考场上会有用自己模糊记得的知识点作答的时候。所以不用熟读细节,做到在复习时候能回忆起来的程度就够了。当然,与考试无关,如果是为了今后的研究而致力于巩固各个领域基础的人来说,对于自身也有好处,从结果上看更加持久。

日语和英语的参考书都可以,当然题目是全英文所以为了习惯英语的意思而购买原著也可以,我其实就物理化学买了英文版,其他的都是用的译制版。因为还是看日语书具有不可比拟的看书速度和理解能力(虽说如此,但是对于想留学的学生而言英语是逃不掉的)

短期战 –针对备考 少于3 个月的人

现在才是正题。只有不到三个月了,反复练模拟题,为了适应考试。之前已经说了,可以在网上免费找到3套的往期真题,这些都要好好利用起来。除了真题以外,比如这个网站上发布的练习题也有必要好好利用

刚刚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模拟题和真题是同一个难度水平的,而且,真题有和模拟题非常类似的题型。比如,求缓冲液的pH,求萃取的分配系数和萃取率的问题。特别是分析化学,印象中题型就那么多,大家好好看看高频的题,争取把分数拿到手。

在大概完成了解题后,要深入消化固定的知识点和做好时间的分配练习,彻底地反复操练解答。还有,明白了给分方法,就知道必须要拿准答案才能作答,为什么?因为答案是五选一,错了的话会被倒扣0.25分。单纯地从概率上来看,如果一题答对,四题答错的话,有可能最后总分甲减下来还是0。

另一方面,如果用排除法到两个选项的问题有5个,冒险去强行答题的话。保守的估计,假如这5个问题有两个答对了,然后就会被扣0.75分(实际上四舍五入是扣1分),比起留空白来说还是得了点分。

能采取排除法的题目

在这个考试中,排除法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比如下面的问题(当然考试时候是英语)

以下选项中,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有关的金属有哪些?

天知道怎么会有生物化学的东西!我颤抖着看着选项,汞和铅是明显对生物体有害的。所以,粗看之下即使回答不出来的问题,也不要放弃通读选项,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推测(不过上面的例子很极端)

顺便一说,浏览ETS (考试主办方的官网)上公开的考试范围会发现在无机化学的学科里,作为拓展的内容,明确写着出题范围包含“生物无机化学”。这种问题也不是故意打考生一个措手不及,所以一定要仔细确认出题范围(参见帖子)。

不知不觉的就说了这么多,好啦,这次就到此为止了。下次将给大家讲述考场的氛围和考试结果。

相关记事

外部链接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www.gsbet888.com/%e5%8c%96%e5%ad%a6%e6%9d%82%e8%ae%b0/chemabroad/2017/07/gre-chemistry-%e5%ba%94%e8%af%95%e6%8a%a5%e5%91%8a-%e5%ba%94%e8%af%95%e6%8a%80%e5%b7%a7%e7%af%87.html/feed 0 15080
闲谈英语会话和程序设计 //www.gsbet888.com/%e5%8c%96%e5%ad%a6%e6%9d%82%e8%ae%b0/%e5%8c%96%e5%ad%a6%e4%b8%8e%e8%8b%b1%e8%af%ad/2017/07/%e9%97%b2%e8%b0%88%e8%8b%b1%e8%af%ad%e4%bc%9a%e8%af%9d%e5%92%8c%e7%a8%8b%e5%ba%8f%e8%ae%be%e8%ae%a1.html //www.gsbet888.com/%e5%8c%96%e5%ad%a6%e6%9d%82%e8%ae%b0/%e5%8c%96%e5%ad%a6%e4%b8%8e%e8%8b%b1%e8%af%ad/2017/07/%e9%97%b2%e8%b0%88%e8%8b%b1%e8%af%ad%e4%bc%9a%e8%af%9d%e5%92%8c%e7%a8%8b%e5%ba%8f%e8%ae%be%e8%ae%a1.html#respond Peng Li Tue, 04 Jul 2017 00:23:24 +0000 化学与英语 口语会话 听力 英语能力提高 词汇量 //www.gsbet888.com/?p=14698 投稿作者 七姑娘 原文来自日文版 英会話とプログラミングの話 我因为工作上的关系,作为一个有机化学的研究者,也需要进行程序设计。因为是进了研究所之后才开始学习的所以说不上专业,只能是日日坚持学习。每每看到一些复杂的算法,就觉得如果是在大脑更灵活的小学生或中学生时期学会它就好了呢,把它作为小学生的必修课也不错吧? 但是,回顾思考了一下日本的英语教育,很快就发现我的想法是错误的。尽管日本学生在初中和高中的6年间均进行了英语的学习,但大多数的人也还是不太会说英语。基于这一现实,即使将程序设计作为必修课,难道不会使用的人就不存在了吗。 以我为例,英语会话和程序设计都是在学校外学习的,对工作上很有帮助。今天想说说如何掌握英语的会话能力,供大家参考。 重点有三个: 丰富词汇量 提高口语能力 提高听力水平 词汇量 我认为日本的英语教育中非常欠缺的就是词汇量。可以将其比作视力。词汇量较少的英语会话就像在视力0.1的状态下生活。所有东西看起来都模糊不清,虽然大概能看个轮廓,但具体细节部分就不明白了。相反的,如果词汇量增加到3、4万个单词,那么细节的地方也就变得清晰可见了。因此,我觉得应该从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开始。 I Know! 为了增加自己的词汇量,我使用了I know!这个英语单词学习网站。我用的时候网站是免费的,有点遗憾现在需要收费。而且,网站内容的质量也有大幅下降,所以现在就不推荐了。这个网站有托业, 托福, SAT, GMAT, GRE等各种各样的课程,我当时可以算是称霸了所有的课程。背诵了大约2万个单词。网站的优点是根据人类的记忆曲线,每一定时间就对之前学习的单词进行循环出题。 比如,我当时大概每天学习100-200个单词,这其中约有一半是对之前内容的复习。另外,针对例文的录音进行了影子练习。词汇量有了迅速的提升。 题外话 通过I know! 我背诵了大约2万个单词的我就成了英语单词学习的疯狂爱好者。听说“当地人最少也有5万个单词的词汇量”后,我买了薄薄的英英和词典,从第一页开始读,全部背诵了一遍。(英英和词典即在英英词典的基础上增加了日语解释。Z会的英英和词典大概是2万单词。ジーニアス英和辞典收录的词汇量约为75000个。另外还买了Word Power这一据说是当地人用来提高词汇量使用的书,虽说基本也没看。) 强化会话能力 我在掌握一定词汇量后,向着提升英语会话能力继续努力。报名参加了会话课。我听讲的是每次30分钟每天一次的课程(大学里开设)。 这里最明显的感受是,“英语会话也好程序设计也好,多尝试就能掌握”。诀窍是,多背诵、使用固定搭配(最初的时候,我认为多背诵一些特定的表达是很重要的)。 无论多简答的表达,即使头脑里十分明白,但张嘴说的时候也有可能会突然卡住。但使用了3回左右,就能够很流畅的发音了。就像形成了脑回路一样。我想程序设计也是一样的。 听力水平 通过会话课上的努力,1对1对话变得越来越自如了。但是,在国外与很多人进行对话的时候,就显得勉强了(也有本人性格的问题)。另外,多人对话与1对1有所不同,说话速度较快。因此,我又进行了听力的专项练习。 推荐Science Podcast的听写。Science选取每周发表论文中的3篇,就其内容与作者进行访谈。虽然每篇论文的访谈约10分钟左右,但都听一遍花费约2-3小时。另外,因为包括恐龙、行星、染色体组之类完全不同的领域,因此也会常听到自己不懂的单词。(白垩纪Cretaceous period之类的英语单词蹦出来的时候真是不明所以!)每周都进行练习的话,水平能得到很大提高。 最近,因为没什么时间,所以没进行听写练习。不过会在从车站到研究所的路上听”Nature Podcast”或“The Chemistry Podcast from Nature”。 总结 上述介绍的都是我在学生时代进行的学习,所以可能并不适合时间比较紧张的朋友。我的经验是,当拥有了2万的词汇量后,对英语的感觉就会有一个很明显的变化。因此,烦恼于自己英语水平欠佳的朋友,不妨赶紧开始背诵单词和Podcast的听写练习吧!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投稿作者 七姑娘

原文来自日文版 英会話とプログラミングの話

我因为工作上的关系,作为一个有机化学的研究者,也需要进行程序设计。因为是进了研究所之后才开始学习的所以说不上专业,只能是日日坚持学习。每每看到一些复杂的算法,就觉得如果是在大脑更灵活的小学生或中学生时期学会它就好了呢,把它作为小学生的必修课也不错吧?

但是,回顾思考了一下日本的英语教育,很快就发现我的想法是错误的。尽管日本学生在初中和高中的6年间均进行了英语的学习,但大多数的人也还是不太会说英语。基于这一现实,即使将程序设计作为必修课,难道不会使用的人就不存在了吗。

以我为例,英语会话和程序设计都是在学校外学习的,对工作上很有帮助。今天想说说如何掌握英语的会话能力,供大家参考。

重点有三个:

  • 丰富词汇量
  • 提高口语能力
  • 提高听力水平

词汇量

我认为日本的英语教育中非常欠缺的就是词汇量。可以将其比作视力。词汇量较少的英语会话就像在视力0.1的状态下生活。所有东西看起来都模糊不清,虽然大概能看个轮廓,但具体细节部分就不明白了。相反的,如果词汇量增加到3、4万个单词,那么细节的地方也就变得清晰可见了。因此,我觉得应该从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开始。

I Know!

为了增加自己的词汇量,我使用了I know!这个英语单词学习网站。我用的时候网站是免费的,有点遗憾现在需要收费。而且,网站内容的质量也有大幅下降,所以现在就不推荐了。这个网站有托业, 托福, SAT, GMAT, GRE等各种各样的课程,我当时可以算是称霸了所有的课程。背诵了大约2万个单词。网站的优点是根据人类的记忆曲线,每一定时间就对之前学习的单词进行循环出题。

比如,我当时大概每天学习100-200个单词,这其中约有一半是对之前内容的复习。另外,针对例文的录音进行了影子练习。词汇量有了迅速的提升。

题外话

通过I know! 我背诵了大约2万个单词的我就成了英语单词学习的疯狂爱好者。听说“当地人最少也有5万个单词的词汇量”后,我买了薄薄的英英和词典,从第一页开始读,全部背诵了一遍。(英英和词典即在英英词典的基础上增加了日语解释。Z会的英英和词典大概是2万单词。ジーニアス英和辞典收录的词汇量约为75000个。另外还买了Word Power这一据说是当地人用来提高词汇量使用的书,虽说基本也没看。)

强化会话能力

我在掌握一定词汇量后,向着提升英语会话能力继续努力。报名参加了会话课。我听讲的是每次30分钟每天一次的课程(大学里开设)。

这里最明显的感受是,“英语会话也好程序设计也好,多尝试就能掌握”。诀窍是,多背诵、使用固定搭配(最初的时候,我认为多背诵一些特定的表达是很重要的)。

无论多简答的表达,即使头脑里十分明白,但张嘴说的时候也有可能会突然卡住。但使用了3回左右,就能够很流畅的发音了。就像形成了脑回路一样。我想程序设计也是一样的。

听力水平

通过会话课上的努力,1对1对话变得越来越自如了。但是,在国外与很多人进行对话的时候,就显得勉强了(也有本人性格的问题)。另外,多人对话与1对1有所不同,说话速度较快。因此,我又进行了听力的专项练习。

推荐Science Podcast的听写。Science选取每周发表论文中的3篇,就其内容与作者进行访谈。虽然每篇论文的访谈约10分钟左右,但都听一遍花费约2-3小时。另外,因为包括恐龙、行星、染色体组之类完全不同的领域,因此也会常听到自己不懂的单词。(白垩纪Cretaceous period之类的英语单词蹦出来的时候真是不明所以!)每周都进行练习的话,水平能得到很大提高。

最近,因为没什么时间,所以没进行听写练习。不过会在从车站到研究所的路上听”Nature Podcast”或“The Chemistry Podcast from Nature”。

总结

上述介绍的都是我在学生时代进行的学习,所以可能并不适合时间比较紧张的朋友。我的经验是,当拥有了2万的词汇量后,对英语的感觉就会有一个很明显的变化。因此,烦恼于自己英语水平欠佳的朋友,不妨赶紧开始背诵单词和Podcast的听写练习吧!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www.gsbet888.com/%e5%8c%96%e5%ad%a6%e6%9d%82%e8%ae%b0/%e5%8c%96%e5%ad%a6%e4%b8%8e%e8%8b%b1%e8%af%ad/2017/07/%e9%97%b2%e8%b0%88%e8%8b%b1%e8%af%ad%e4%bc%9a%e8%af%9d%e5%92%8c%e7%a8%8b%e5%ba%8f%e8%ae%be%e8%ae%a1.html/feed 0 14698
低投资高效率的英语学习~身边就有的实用教材! //www.gsbet888.com/%e5%8c%96%e5%ad%a6%e6%9d%82%e8%ae%b0/%e5%8c%96%e5%ad%a6%e4%b8%8e%e8%8b%b1%e8%af%ad/2017/06/%e4%bd%8e%e6%8a%95%e8%b5%84%e9%ab%98%e6%95%88%e7%8e%87%e7%9a%84%e8%8b%b1%e8%af%ad%e5%ad%a6%e4%b9%a0%e8%ba%ab%e8%be%b9%e5%b0%b1%e6%9c%89%e7%9a%84%e5%ae%9e%e7%94%a8%e6%95%99%e6%9d%90%ef%bc%81.html //www.gsbet888.com/%e5%8c%96%e5%ad%a6%e6%9d%82%e8%ae%b0/%e5%8c%96%e5%ad%a6%e4%b8%8e%e8%8b%b1%e8%af%ad/2017/06/%e4%bd%8e%e6%8a%95%e8%b5%84%e9%ab%98%e6%95%88%e7%8e%87%e7%9a%84%e8%8b%b1%e8%af%ad%e5%ad%a6%e4%b9%a0%e8%ba%ab%e8%be%b9%e5%b0%b1%e6%9c%89%e7%9a%84%e5%ae%9e%e7%94%a8%e6%95%99%e6%9d%90%ef%bc%81.html#respond Peng Li Fri, 30 Jun 2017 00:11:14 +0000 化学与英语 免费教材 英语学习 //www.gsbet888.com/?p=14669 原文刊登于日文版 翻译投稿作者 七姑娘   现如今,对于英语,不仅仅只是那些备受其扰的,对其感到讨厌(棘手)的化学研究人员也并不少见。 尽管迫于需要,大家报名参加英语学习班,又或是凭着冲动在书店购买教材,仍然未必能真正将其掌握。 因此今天,针对能够将英语学习中的两个要点: 1)自己本就未掌握的单词自然也无法听取(无法理解) 2)自己听到的东西和理解的东西是两回事   通过少许努力来有效解决,如何不花费金钱,如何通过接触到的教材进行学习来提一些建议。 正在阅读此文的朋友们,对英语感到棘手吗?我本人首先不论英语水平怎样,对英语还是十分喜欢的,因此对棘手这样的感觉不甚了解。 当然,若要说能够完全理解对方的行为,也能无误的准确传达,答案是“NO”。诚实的说,完全是业余爱好状态。 因此,还是时常尝试多少付出一些努力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学习方式因人而异,学习上也并无捷径,但我想尽量还是别做一些无谓的努力。 今天主要是根据我自己的经历,包括到目前为止我自己英语方面的教训,就如何在可能的情况下不花费金钱(当然了,并不是说一分钱不花)、怎样学习英语这两点来进行讲解。不过,并未怀抱我将尽我所能这一想法的朋友就请不要阅读了。本文只是说如何能不花费金钱,自身的努力才是最必不可少的。   要点1 背诵单词 冷不防的从单词开始说起,正如我高中时的英语老师曾说 自己本就未掌握的单词自然也就无法听取 的那样,要说首先应该做什么呢,我想应该是背诵单词这一最基础的学习了。 常能听到太麻烦了所以不想学啊这样的说法,但是很遗憾,在科学类的专用术语中,像日语这样从汉字直接推测意思几乎是不可能的。作为表意文字,多少总能从汉字的字面上推测意思,而作为表音文字的英语却并非如此。因此,请忍耐一些,努力背诵单词吧。 要说从什么开始呢……那就是 读英语教科书 可是实在不能很流利的读英语呢真头疼啊,抱有这种想法的朋友,请务必再坚持往下看。 说到英语教科书,并非是学习某些新知识的那种,而是购买自己已经多少有些理解的领域的英文版教科书。 以我为例,想着把我大学时候学的分子生物学的英语教科书读一遍怎么样,于是花费巨款买了”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Gene”。 我把这本书作为研究生考试的英语教材,2个月读了200页,为减少自己并未掌握的专用术语而努力。 这么一来,并不仅仅只是不懂的单词减少了因而论文读起来更容易理解,同时因为理解因而能听懂的单词也慢慢增加了。 这个量算多还是算少我也说不上来,我想说的是,并非很多都能读懂,而是: 中文上能理解的内容,英语上也更容易理解。 英语教科书并没有一些过于华丽的表达,容易阅读。 明确来说,初学者要想十分自如的阅读英语论文是十分困难的,就算强迫自己去看,大抵效率也不会很高。 就算是英语水平不错的人,我想也未必能自如阅读自己所熟知领域外的论文。 所以,推荐购买日语上能有一定理解程度的领域的英语教科书(现在日元兑美元汇率涨了所以是个好机会呢!),慢慢的进行阅读。我想是可以带着啊我居然能看懂这么多英语呢这样的感受来读懂的。 诶,说了不花钱的嘛,这不还是花钱了?不不不,说的是在可能的情况下不花费,仅仅是这么点还是请忍受一下。并且不仅仅是英语的学习,教科书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呀。   要点2 免费的学习教材 即使已经能多少有些自如的阅读英语论文了,听和说的能力从本质上来说又是另一回事,感觉困难的也大有人在。 有一个说法,如果对听到的东西都能理解了,那么也就能说了。这和孩子学习语言的过程是一样的。 在国外时,英语母语的人对我说的话,为了能够听懂并表达, “listening”并不是“听”而是”understanding”“理解”。我想就连中文,所有单词都听懂了,但也未必都能理解意思。因此我们要尽可能的练习听力。 通过CNN或BCC来练习听力也可以,但和阅读一样,对内容不甚了解的英文毫无头绪,理解起来也很困难。因为发音纯正所以作为教材十分不错,不过听起来毫无障碍的朋友大概就不需要阅读本文了。 那么,回到科学的领域,我推荐以下免费播客: Nature Podcast Science Podcast JACS Cover Art Podcast 全部都是免费的,只是需要一定的科学基础。 播放的是最新一期的话题,所以结合阅读的话效果会更好。 不过,虽说是免费的,听起来感觉困难的朋友,还是更推荐例如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这样的书,结合附带DVD来进行学习。 其他的教科书不怎么了解,但配套DVD的也并不算少见。 这个DVD的优点是带有动画。对内容有一定程度上的理解,如果能掌握单词,应该是都能跟上播放的。科学上用的都是一些固定表达,因此坚持练习然后印在脑海里吧。 顺便说一句,这个教科书的DVD里还收纳了发表时候也能用的PPT文件,在教学上也能有所用呢。 今天介绍的教科书虽然是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领域,但也包括了“化学”的讲解。总说国外的研究者对于一些基础的知识掌握的很扎实,所以我们也不能认输要进行广泛的学习呀。 最后,自不必说,语言学习非一日可成。慢慢的,稳固的去快乐而努力的学习吧!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原文刊登于日文版 翻译投稿作者 七姑娘

 

现如今,对于英语,不仅仅只是那些备受其扰的,对其感到讨厌(棘手)的化学研究人员也并不少见。

尽管迫于需要,大家报名参加英语学习班,又或是凭着冲动在书店购买教材,仍然未必能真正将其掌握。

因此今天,针对能够将英语学习中的两个要点:

1)自己本就未掌握的单词自然也无法听取(无法理解)

2)自己听到的东西和理解的东西是两回事

 

通过少许努力来有效解决,如何不花费金钱,如何通过接触到的教材进行学习来提一些建议。

正在阅读此文的朋友们,对英语感到棘手吗?我本人首先不论英语水平怎样,对英语还是十分喜欢的,因此对棘手这样的感觉不甚了解。

当然,若要说能够完全理解对方的行为,也能无误的准确传达,答案是“NO”。诚实的说,完全是业余爱好状态。

因此,还是时常尝试多少付出一些努力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学习方式因人而异,学习上也并无捷径,但我想尽量还是别做一些无谓的努力。

今天主要是根据我自己的经历,包括到目前为止我自己英语方面的教训,就如何在可能的情况下不花费金钱(当然了,并不是说一分钱不花)、怎样学习英语这两点来进行讲解。不过,并未怀抱我将尽我所能这一想法的朋友就请不要阅读了。本文只是说如何能不花费金钱,自身的努力才是最必不可少的。

 

要点1 背诵单词

冷不防的从单词开始说起,正如我高中时的英语老师曾说

自己本就未掌握的单词自然也就无法听取

的那样,要说首先应该做什么呢,我想应该是背诵单词这一最基础的学习了。

常能听到太麻烦了所以不想学啊这样的说法,但是很遗憾,在科学类的专用术语中,像日语这样从汉字直接推测意思几乎是不可能的。作为表意文字,多少总能从汉字的字面上推测意思,而作为表音文字的英语却并非如此。因此,请忍耐一些,努力背诵单词吧。

要说从什么开始呢……那就是

读英语教科书

可是实在不能很流利的读英语呢真头疼啊,抱有这种想法的朋友,请务必再坚持往下看。

说到英语教科书,并非是学习某些新知识的那种,而是购买自己已经多少有些理解的领域的英文版教科书。

以我为例,想着把我大学时候学的分子生物学的英语教科书读一遍怎么样,于是花费巨款买了”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Gene”。

我把这本书作为研究生考试的英语教材,2个月读了200页,为减少自己并未掌握的专用术语而努力。

这么一来,并不仅仅只是不懂的单词减少了因而论文读起来更容易理解,同时因为理解因而能听懂的单词也慢慢增加了。

这个量算多还是算少我也说不上来,我想说的是,并非很多都能读懂,而是:

中文上能理解的内容,英语上也更容易理解。

英语教科书并没有一些过于华丽的表达,容易阅读。

明确来说,初学者要想十分自如的阅读英语论文是十分困难的,就算强迫自己去看,大抵效率也不会很高。

就算是英语水平不错的人,我想也未必能自如阅读自己所熟知领域外的论文。

所以,推荐购买日语上能有一定理解程度的领域的英语教科书(现在日元兑美元汇率涨了所以是个好机会呢!),慢慢的进行阅读。我想是可以带着啊我居然能看懂这么多英语呢这样的感受来读懂的。

诶,说了不花钱的嘛,这不还是花钱了?不不不,说的是在可能的情况下不花费,仅仅是这么点还是请忍受一下。并且不仅仅是英语的学习,教科书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呀。

 

要点2 免费的学习教材

即使已经能多少有些自如的阅读英语论文了,听和说的能力从本质上来说又是另一回事,感觉困难的也大有人在。

有一个说法,如果对听到的东西都能理解了,那么也就能说了。这和孩子学习语言的过程是一样的。

在国外时,英语母语的人对我说的话,为了能够听懂并表达,

“listening”并不是“听”而是”understanding”“理解”。我想就连中文,所有单词都听懂了,但也未必都能理解意思。因此我们要尽可能的练习听力。

通过CNN或BCC来练习听力也可以,但和阅读一样,对内容不甚了解的英文毫无头绪,理解起来也很困难。因为发音纯正所以作为教材十分不错,不过听起来毫无障碍的朋友大概就不需要阅读本文了。

那么,回到科学的领域,我推荐以下免费播客:

全部都是免费的,只是需要一定的科学基础。

播放的是最新一期的话题,所以结合阅读的话效果会更好。

不过,虽说是免费的,听起来感觉困难的朋友,还是更推荐例如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这样的书,结合附带DVD来进行学习。

其他的教科书不怎么了解,但配套DVD的也并不算少见。

这个DVD的优点是带有动画。对内容有一定程度上的理解,如果能掌握单词,应该是都能跟上播放的。科学上用的都是一些固定表达,因此坚持练习然后印在脑海里吧。

顺便说一句,这个教科书的DVD里还收纳了发表时候也能用的PPT文件,在教学上也能有所用呢。

今天介绍的教科书虽然是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领域,但也包括了“化学”的讲解。总说国外的研究者对于一些基础的知识掌握的很扎实,所以我们也不能认输要进行广泛的学习呀。

最后,自不必说,语言学习非一日可成。慢慢的,稳固的去快乐而努力的学习吧!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www.gsbet888.com/%e5%8c%96%e5%ad%a6%e6%9d%82%e8%ae%b0/%e5%8c%96%e5%ad%a6%e4%b8%8e%e8%8b%b1%e8%af%ad/2017/06/%e4%bd%8e%e6%8a%95%e8%b5%84%e9%ab%98%e6%95%88%e7%8e%87%e7%9a%84%e8%8b%b1%e8%af%ad%e5%ad%a6%e4%b9%a0%e8%ba%ab%e8%be%b9%e5%b0%b1%e6%9c%89%e7%9a%84%e5%ae%9e%e7%94%a8%e6%95%99%e6%9d%90%ef%bc%81.html/feed 0 14669
GRE Chemistry //www.gsbet888.com/%e5%8c%96%e5%ad%a6%e6%9d%82%e8%ae%b0/%e5%8c%96%e5%ad%a6%e4%b8%8e%e8%8b%b1%e8%af%ad/2017/06/gre-chemistry.html //www.gsbet888.com/%e5%8c%96%e5%ad%a6%e6%9d%82%e8%ae%b0/%e5%8c%96%e5%ad%a6%e4%b8%8e%e8%8b%b1%e8%af%ad/2017/06/gre-chemistry.html#respond saobaozi Wed, 28 Jun 2017 00:47:58 +0000 化学与英语 GRE 四大化学 美国研究生 //www.gsbet888.com/?p=14739 GRE Chemistry是申请美国研究生院时候必须提交成绩单的一门考试,该考试广泛地考察大学里学习的专业化学知识。 考试形式 考试的概要大致如下: 题目用英文书写 约130题,每题5选1 考试时间170分钟(2小时50分钟) 有些题目虽然需要计算,不过题目的运算比较简单,所以没必要带计算机和对数表。(原本就不允许带) 试题出题范围 下面是四大化学各占比重: 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 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 25% 30% 15% 30% 不过,有的学科含有综合的考察。比如,有机化学分类里面的问题可能要用上物理化学的知识。对于这些问题具体举一个例子,比如求亲核置换反应的反应机理与其反应速度的关系这类问题。 成绩判定 成绩以三种方法进行表示,也就是“Raw Score”、“Scaled Score” 以及“在全体考生中的排名”。 “Raw Score”的算法是做对一个算1分,做错一个扣0.25分,未解答不计入成绩。 “Scaled Score”是换算成200-990分,满分是990分,以10分为单位进行计分。 “在全体考生中的排名”如其名字,从倒数1%到99%(也就是正数1%),每1%为单位进行评定。 关于“Scaled Score”和“全体考生名次”,时有不同,这是以往的数据   考试费用 150美元   考试时间及地点 详情参见网页   各科出题范围 分析化学 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运用——误差、统计的考察 溶液和标准化——浓度计算、标定 均相体系(溶液)平衡——酸碱、氧化还原、络合滴定 非均相平衡——重量分析、溶解度、沉淀滴定、精制 仪器分析——电化学方法、分光法、层析法、热分析、仪器校正 环境中的应用 放射化学的方法——检测器、应用   无机化学 普通化学——元素周期、氧化状态、核化学 离子性质——格子构造、晶格能、离子半径及其对离子的影响 共价键分子——路易斯式、分子对称性、VSEPR法则原则、原子价态和组合、分子轨道、结合能、原子间共价结合与范德华力、分子间作用力 金属和半导体——构造、能级理论、从能级理论中得出的物理和化学的结论 酸碱基概念——质子酸碱理论、路易斯酸碱理论、在溶剂中的定义 典型元素——电子构造、生产和再利用、元素以及该元素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 过渡金属元素化学——电子构造、生产和再利用、单质和该元素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配位化学 延伸内容——有机金属化学、催化作用、生物无机化学、应用固体化学、环境化学   有机化学 结构、合成以及命名法——路易斯书、杂化轨道、配置以及立体化学、立体构造IUPAC 命名法、分光法(IR 和1H 以及13 C NMR) 官能团——以下所示的化合物制备方法、反应以及相互转换 “烷烃、烯烃、炔烃、二烯、卤代烷、乙醇、乙醚、环氧化物、硫化物、硫醇、芳香族化合物、醛类、酮类、羧酸及其衍生物、氨基酸” 反应机理——亲核置换反应以及加成反应、亲核芳香族置换反应、亲电加成反应、亲电芳香族置换反应、消去反应、Diels-Alder 反应及其他环加成反应 反应中间体——碳正离子、碳负离子、自由基、卡宾、苯炔、烯醇 有机金属——格式试剂以及有机锂试剂、铜锂试剂、以及其他最新的典型元素反应试剂和过渡金属试剂 延伸内容——共振、分子轨道理论、催化、酸碱基理论、有机酸、芳香性、反芳香性、大分子、脂质、氨基酸、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核酸、萜烯、不对称合成、轨道的对称性、聚合物   物理化学 热力学——第一、第二、第三定律、热化学、理想气体与实际气体、理想溶液与实际溶液、吉布斯自由能和盖布瑞斯自由能、化学势、化学平衡、相平衡、依数性质、统计热力学 量子化学与分光的应用——前期量子理论、量子力学原理、原子・分子结构、分子分光法 动力学——实验及理论的化学反应速率论、溶液及液体的热力学、光化学   相关记事   外部链接 GRE Chemistry Subject Test(ETS主页) GRE Chemistry Test Practice Book(ETS) 教育部考试中心GRE报名信息网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GRE Chemistry是申请美国研究生院时候必须提交成绩单的一门考试,该考试广泛地考察大学里学习的专业化学知识。

考试形式

考试的概要大致如下:

  1. 题目用英文书写
  2. 约130题,每题5选1
  3. 考试时间170分钟(2小时50分钟)
  4. 有些题目虽然需要计算,不过题目的运算比较简单,所以没必要带计算机和对数表。(原本就不允许带)
  5. 试题出题范围

下面是四大化学各占比重:

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 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
25% 30% 15% 30%

不过,有的学科含有综合的考察。比如,有机化学分类里面的问题可能要用上物理化学的知识。对于这些问题具体举一个例子,比如求亲核置换反应的反应机理与其反应速度的关系这类问题。

成绩判定

成绩以三种方法进行表示,也就是“Raw Score”、“Scaled Score” 以及“在全体考生中的排名”。

“Raw Score”的算法是做对一个算1分,做错一个扣0.25分,未解答不计入成绩。

“Scaled Score”是换算成200-990分,满分是990分,以10分为单位进行计分。

“在全体考生中的排名”如其名字,从倒数1%到99%(也就是正数1%),每1%为单位进行评定。

关于“Scaled Score”和“全体考生名次”,时有不同,这是以往的数据

 

考试费用

150美元

 

考试时间及地点

详情参见网页

 

各科出题范围

  • 分析化学

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运用——误差、统计的考察

溶液和标准化——浓度计算、标定

均相体系(溶液)平衡——酸碱、氧化还原、络合滴定

非均相平衡——重量分析、溶解度、沉淀滴定、精制

仪器分析——电化学方法、分光法、层析法、热分析、仪器校正

环境中的应用

放射化学的方法——检测器、应用

 

  • 无机化学

普通化学——元素周期、氧化状态、核化学

离子性质——格子构造、晶格能、离子半径及其对离子的影响

共价键分子——路易斯式、分子对称性、VSEPR法则原则、原子价态和组合、分子轨道、结合能、原子间共价结合与范德华力、分子间作用力

金属和半导体——构造、能级理论、从能级理论中得出的物理和化学的结论

酸碱基概念——质子酸碱理论、路易斯酸碱理论、在溶剂中的定义

典型元素——电子构造、生产和再利用、元素以及该元素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

过渡金属元素化学——电子构造、生产和再利用、单质和该元素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配位化学

延伸内容——有机金属化学、催化作用、生物无机化学、应用固体化学、环境化学

 

  • 有机化学

结构、合成以及命名法——路易斯书、杂化轨道、配置以及立体化学、立体构造IUPAC 命名法、分光法(IR 和1H 以及13 C NMR)

官能团——以下所示的化合物制备方法、反应以及相互转换

“烷烃、烯烃、炔烃、二烯、卤代烷、乙醇、乙醚、环氧化物、硫化物、硫醇、芳香族化合物、醛类、酮类、羧酸及其衍生物、氨基酸”

反应机理——亲核置换反应以及加成反应、亲核芳香族置换反应、亲电加成反应、亲电芳香族置换反应、消去反应、Diels-Alder 反应及其他环加成反应

反应中间体——碳正离子、碳负离子、自由基、卡宾、苯炔、烯醇

有机金属——格式试剂以及有机锂试剂、铜锂试剂、以及其他最新的典型元素反应试剂和过渡金属试剂

延伸内容——共振、分子轨道理论、催化、酸碱基理论、有机酸、芳香性、反芳香性、大分子、脂质、氨基酸、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核酸、萜烯、不对称合成、轨道的对称性、聚合物

 

  • 物理化学

热力学——第一、第二、第三定律、热化学、理想气体与实际气体、理想溶液与实际溶液、吉布斯自由能和盖布瑞斯自由能、化学势、化学平衡、相平衡、依数性质、统计热力学

量子化学与分光的应用——前期量子理论、量子力学原理、原子・分子结构、分子分光法

动力学——实验及理论的化学反应速率论、溶液及液体的热力学、光化学

 

相关记事

 

外部链接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www.gsbet888.com/%e5%8c%96%e5%ad%a6%e6%9d%82%e8%ae%b0/%e5%8c%96%e5%ad%a6%e4%b8%8e%e8%8b%b1%e8%af%ad/2017/06/gre-chemistry.html/feed 0 1473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