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磊,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24年3月以弘深青年学者A岗加入重庆大学药学院开展独立工作。2020年9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师从国家杰青叶松研究员,随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导师为新加坡国家科学院院士、化学系主任卢一新教授。曾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及新加坡国立大学最佳博士生指导奖。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ACS Central Science,Chem,Angewandte Chemie, CCS Chemistry, Advanced Science, Chemical Science,ACS Catalysis等高水平论文20余篇。详细信息可参见课题组主页:https://sps.cqu.edu.cn/szdw/jslb/dl.htm ,联系邮箱:dailei@cqu.edu.cn。
招聘详细如下:
应聘条件:年龄在35周岁以下,获得海内外知名高校或研究机构博士学位,具有良好学术潜质,原则上应有不少于1年的学术工作经历,学术成果应达到我校相应学科当年评聘副高职务的学术水平。包括:(1)国内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副高级职称任职者;(2)海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优秀博士后及研究人员。
引进待遇:执行岗位绩效工资,研究生导师绿色通道,安家费25万元,科研启动费20-30万元。海外人才可以协助申请国家和重庆市的相关人才计划,待遇叠加。
应聘条件:申请人应为兼具优秀的学习和学术经历,并取得高质量研究成果,创新发展潜力大的校外博士毕业生。年龄一般不超过32周岁。
引进待遇:(1)前3年学校提供薪酬待遇为30+万元/年,表现优异者可提供额外薪酬支持。中期考核合格后,按评聘的专业技术职务标准执行岗位绩效工资(可直接评副教授)。安家费20万元,理工医科类科研启动费10万元。2)其它待遇:弘深青年教师可自主选择进入博士后流动站。如进入博士后流动站,出站留渝工作,重庆市另资助15万元。聘期内入选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等,在计划或项目资助期内将提高薪酬。 聘期内可参加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3)海外人才可以协助申请国家和重庆市的相关人才计划,待遇叠加。
满足国家博士后进站条件,符合学校流动站学科对博士后招聘岗位要求。采用聘用合同管理,每个聘期 2 年,期满后可续聘 1 次。薪酬待遇为30+万元/年,表现优异者可提供额外薪酬支持。
职业发展:
1.聘期内可参加学校专职科研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定。
2.转岗标准与程序
(1)聘期内获批国家级标志性青年人才计划(项目),直接聘至弘深学者相应岗位。 (2)聘期内通过职称评审程序取得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可提出申请,择优按人才引进程序聘至相应教学科研岗。
(3)聘期结束出站可申请进入学校专职科研人员岗位。专职科研人员在聘期内通过评审获得专职科研系列研究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且博士毕业不超过 9 年、年龄不超过 38 周岁,可提出申请,按人才引进程序,经学校评审后择优录用至相应教学科研岗位。
秦贤进博士,入选中国药科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担任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组长。于北京大学叶新山教授课题组获博士学位,后在杜克大学及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校区开展博士后工作。截至目前,在Nat.Synth., Angew. Chem. Int. Edit., Chem. Rec., BioFactors等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13篇,曾获惠永正糖科学奖–学业优秀奖,现因课题组发展需要,拟招收3-5名硕士生及博士生(承诺将手把手指导实验及课题)。此外面向海内外招聘优秀博士后1-2名,该招聘长期有效。
课题组将以糖化学为基础,开展多糖模拟物的制备方法及中药中活性多糖药物的开发。
1、思想品德优良,满足中国药科大学硕士推免/报考条件,或申请考核制博士条件。
2、拟进组攻读硕士的同学需本科期间学习过有机化学课程,对科研有兴趣,在实验室进行过科研训练者优先考虑。
3、博士研究生需要独立发表过SCI论文,且硕士期间做过有机合成相关课题。
4、硕博补贴按照学校要求发放
1、包括但不限于已经或即将获得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化学生物学或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有糖化学背景优先、年龄35周岁以下、应届博士或博士毕业3年以内)。
2、热爱科学、品行端正、工作勤奋、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3、能够独立开展课题研究、熟练进行英文论文写作。
4、在领域内具有影响力的学术刊物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学术论文。
1. 根据个人情况,聘为兴药科研博士后(30万/年),课题组将依据科研成果提供年度绩效奖励5-10万,年薪总计35-40万元;
2. 博士后人员在站期间,享受住房公积金、医疗、社保以及校工会有关待遇。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享受学校相应的奖励政策。具体要求及待遇详情请参见https://rsc.cpu.edu.cn/67/83/c4819a157571/page.htm;
3. 支持依托我校申请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28万元/年)、江苏省卓越博士后计划(15万元/年)等各类项目,所有渠道经费叠加发放;
4. 在站期间可申报学校特聘副研究员或具有正式编制的副教授/副研究员等职位。
1. 应聘者提供的材料:
a. 个人简介(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教育科研经历、参与研究工作内容等);
b. 科研成果及研究兴趣;
c. 推荐信。
2. 课题组初审、报人事处;
3. 组织面试;
4. 报学校及相关部门审批。
接收简历邮箱:xianjin.qin@cpu.edu.cn(邮件标题注明:应聘博士后/硕士/博士+研究方向)
Tynchtyk教授,2007在莫斯科国立大学获得理学学士,随后于2016年在Charles University获得博士学位。先后在慕尼黑大学和马普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22年8月加入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现任化学主力教授。Tynchtyk教授为人极富激情,专业知识极其扎实,在有机合成和生物化学方面皆颇有建树,已在Science, Nature, JACS, Angew 等顶级学术期刊中发表文章二十几篇。
Tynchtyk 教授课题组介绍: https://nyuad.nyu.edu/en/academics/divisions/science/faculty/tynchtyk-amatov.html.
Dr. Tynchtyk实验室建立于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理学院化学系,目前招聘博士后一名,从事有机合成、催化和化学生物学相关的各种项目的研究。希望具有合成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背景的申请人积极申请,具体要开展的工作如下:
Project 1: Development of new catalysts and catalytic transformations for applications in natural product synthesis and medicinal chemistry;
Project 2: DNA-programmed chemistry for applications in catalysis and chemical biology.
申请者必须在2025年2月之前获得化学或相关学科的博士学位或即将完成博士学位。在合成有机化学(催化、方法、天然产物全合成)或核酸化学(最好两者都有)方面有重要研究经验者优先考虑。理想的候选人,除了优秀的专业知识外,积极主动,能够在多学科团队中工作,并具有出色的口头和书面沟通能力。
博士后待遇优厚,提供非常有竞争力的聘用条件,包括住房和子女的教育补贴,具体的工资组成如下:
工资组成 | 美元(USD) |
基本年薪 | 50,000.00 – 55,000.00 |
住房补贴 | 30,061.27 |
交通补贴 | 4,084.41 |
总计 | 84,145.68 – 89,145.68 |
申请必须通过Interfolio平台(http://apply.interfolio.com/151225)在线提交。所有申请人必须提交求职信、简历、学位成绩单、成果和研究总结,还需提供至少2封推荐信,全部以PDF格式提交。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发邮件至tynchtyk.amatov@nyu.edu
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是一所研究型大学,拥有文科、理科、社会科学、人文和工程等完全一体化的文理本科课程。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纽约大学纽约分校和纽约大学上海分校,构成了纽约大学全球网络大学的骨干,这是一个由遍布六大洲的门户校区和学术中心组成的互联网络,使学生和教师在追求学术活动的过程中实现无缝的国际交流。这所国际化大学代表了高等教育的转型,其中学术界的知识和创造性努力是通过国际和多元文化的视角来塑造和审查的。作为阿拉伯世界十字路口的一个重要的知识中心,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通过其学术、研究和创意活动,成为学术思想、高级研究、知识创造和共享的中心。
学校网站:https://nyuad.nyu.edu/en/
Jake L. Greenfield博士于2011-2015年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完成本科与硕士学习(本硕学习,2011-2015,Prof. Milo S. P. Shaffer),并在佐治亚理工学院(2014,Prof. Christopher W. Jones)进行了为期5个月的全额资助研究。Jake在剑桥大学Prof. Jonathan R. Nitschke(化学博士,2015-2019)的指导下获得博士学位。2019年博士毕业后,Jake回到帝国理工学院,在Matthew J. Fuchter教授课题组做博后研究。2022年,Jake搬到维尔茨堡(德国)与Frank Würthner教授合作,最初是由洪堡资助的博后,不久之后,在2023年,Jake获得了由化学工业基金会资助的Liebig奖金,开始了独立的研究生涯,同时成为学院的Emil Fischer研究员。
课题组网页:Dr Jake Greenfield – (uni-wuerzburg.de)
Dr. Jake L. Greenfield completed his undergraduate studies at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MSci in Chemistry, 2011-2015,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Prof. Milo S. P. Shaffer, UK) and carried out a fully funded 5-month research stay at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tlanta, Georgia, USA in 2014,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Prof. Christopher W. Jones).Jake conducted his graduate studies at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Prof. Jonathan R. Nitschke (PhD in Chemistry, 2015-2019, Cambridge, UK). In 2019, he then returned to Imperial as a Research Associate to work with Prof. Matthew J. Fuchter. In 2022, Jake moved to Würzburg (DE) to work with Prof. Frank Würthner, initially as a Post-Doc, and then with an Alexander von Humboldt Fellowship. Shortly after this, in 2023, Jake started an independent research career with a Liebig Fellowship, funded by the Fonds der Chemischen Industrie, and is also an Emil-Fischer Fellow of the Faculty.
Jake课题组于2023年正式成立,主要研究方向为光响应动态共价化学。目前,Jake小组的前两篇论文分别发表在Chem. Sci. (Chem. Sci., 2024, 15, 3872–3878) 和 JACS (J. Am. Chem. Soc., 2024, 146, 20720–20727)上,主要专注于开发一类新型的亚胺光开关。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光切换亚胺的构建一直以来是一个重大挑战,特别是醛亚胺。然而,在2024年,Jake小组发现了一类新型的光切换亚胺,其在可见光照射下实可以实现>95%的Z-异构体,并且极大的提高Z-异构体的半衰期(19.2 h)。基于动态共价和光响应特性的光切换亚胺,在连续照射下可被进一步用于产生“信息棘轮”。目前,Jake小组对光切换亚胺的各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探索(基础和应用进行研究),并与其他相关课题组和行业等建立了许多感兴趣的合作。
目前,Jake小组的团队高度国际化,成员分别来自英国、中国、印度和德国。他们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团体,非常适合想要追求学术生涯的学生。Jake小组的实验室位于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有机化学研究所,可以使用维尔茨堡“纳米系统化学中心(CNC)”的最先进设施。此外,虽然Jake组是独立的,但与Frank Würthner教授的团队共享实验室空间和组会,从而广泛接触不同类型的化学。
如果您对该团队的博士生甚至博士后研究感兴趣,请尽早通过电子邮件联系Jake教授(Jake.Greenfield@uni-wuerzburg.de)。你所提交申请材料应该包括简历,工作总结,两封推荐信。你也可以在申请前通过非正式的邮件进行联系。
Our research group was officially established in 2023 and have the general interest in photoresponsive dynamic-covalent chemistry. Our group’s first two papers, published in Chem. Sci. (Chem. Sci., 2024, 15, 3872–3878) and JACS (J. Am. Chem. Soc., 2024, 146, 20720–20727), focused on exploring a new class of imine-based photoswitches that we discovered, the aryliminopyrazoles. Achieving photoswitchable imines, specifically aldimines, has been a long-standing challenge since the 1950’s. However, in 2024, we discovered a new class of photoswitchable imines that can achieve >95% Z-isomer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and have a thermal half-life of 19.2 h compared to the previously reported time of less than 1 min at room temperature. These photoswitchable imines, combining dynamic covalent and photoresponsive properties, were further used to generate an “information ratchet” under continuous irradiation. Currently, we are working on all aspects of using our photoswitchable imines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 and are also interested in establishing collaborations.
Our team is highly international, with members from the U.K., China, India, and Germany. We are an ambitious group well suited for students who want to pursue an academic career. Our lab is based in the Institute of Organic Chemistry at the University of Würzburg, Germany. We have access to the state of the art facilities of the “Center for Nanosystems Chemistry” here in Würzburg. Moreover, while we are independent, we share lab space and group meetings with the group of Prof. Frank Würthner, thus giving a broad exposure to different types of chemistry.
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doctoral studies in the group, or even post-doctoral, please get in touch as early as possible. We are interested in candidates who have a high level of motivation, good level of spoken English, and who take pride in their work. Your application should consist of your CV, a cover letter stating two academics who can be contacte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letter on your behalf. You can also reach out informally by email.
Email: Jake.Greenfield@uni-wuerzburg.de
Publications from the group, other publications can be found on Google Scholar: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郝小江院士团队,主要从事活性天然产物发现、天然产物化学生物学、新型农药、天然药物开发、天然产物生物合成、药理学等研究。因研究团队发展需要,现公开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员2-3名。具体招聘信息如下:
博士后 (特别研究助理)2-3名,(出站后,表现优异者可聘为助理研究员或副研究员)
应聘条件
1.具有药学、有机化学、生物学、医学、以及相关学科的博士学位,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相关专业领域内重要期刊上发表过研究论文。
2.具有良好的英文阅读和中英文写作能力,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3.对工作认真负责,有较强的责任心,热爱科研。
4.原则上年龄35周岁以下。
5.恪守科研道德和学术规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
岗位职责
岗位1:新型农药开发。活性分子与中间体化学合成、依据活性测试结果迭代优化分子结构。
岗位2:天然产物化学生物学。分子探针设计与合成、作用靶点分析与验证。
岗位3:天然药物开发。单克隆抗体制备、抗体偶联药物制备、抗肿瘤药物动物实验。
注:以上3类岗位,还需协助研究组长进行研究生的培养管理工作,独立和协助申请、承担相关的研究课题。
个人待遇
签订工作协议,聘期一般为3年。聘期内,研究所为特别研究助理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待遇与项目支持条件,具体包括:
4. 项目支持:可申请国家级博士后项目、院级“特别研究助理资助项目”,支持申报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 (省外个人补贴50万,省内个人补贴25万;最高100万项目支持经费)“彩云博士后计划”等相关项目;
5. 后续支持:聘期结束后通过考核者有资格申报我所事业编制岗位聘用,特别优秀者可申请中国科学院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或按照研究所“优秀人才”(副研究员)层次引进。
1.报名截止时间:招到合适人选为止。
2.将①个人简历,②本人学历学位电子版材料,③本人科研成果情况,以电子邮件方式发送至联系人邮箱。
3. 资格审查:根据应聘者提供履历材料和应聘岗位要求,对应聘者进行资格审查,资格审查通过者,通知参加面试及答辩。未通过资格审查者不另行通知。
请有意者将应聘资料发送至以下邮箱,标题请注明“岗位名称-姓名-专业”。
岗位1-2联系人:陈老师,联系方式: chenduozhi@mail.kib.ac.cn
岗位3联系人:曹老师,联系方式: caomingming@mail.kib.ac.cn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邮政编码:650201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杨秀秀研究员课题组致力于金属有机化学前沿研究,现面向全球诚邀优秀博士后和科研助理研究人员加入。在南京大学这一世界知名学府中,课题组依托化学化工学院和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优越的研究条件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杨秀秀,特聘研究员,教育部人才计划入选者。2009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2012年硕士毕业于同校李晓燕教授和孙宏建教授课题组。2017年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导师:Hansjörg Grützmacher教授)。2020-2022年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煤炭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Josep Cornella博士)。2024年4月加入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课题组隶属于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和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创新合成与结构解析;高效金属催化剂的设计与应用;金属有机化学在材料科学等交叉学科中的应用。
因课题组发展需要,现诚招博士后研究员、博士、硕士研究生和科研助理数名,欢迎有意者来信详聊。
代表性著作:
1) X. Yang, E. J. Reijerse, K. Bhattacharyya, M. Leutzsch, M. Kochius, N. Nöthling, J. Busch, A. Schnegg, A. A. Auer, J. Cornella*, J. Am. Chem. Soc. 2022, 144, 16535–16544.
2) X. Yang, E. J. Reijerse, M. Leutzsch, N. Nöthling, A. Schnegg*, J. Cornella*, J. Am. Chem. Soc. 2023, 145, 5618–5623.
3) X. Yang, J. Kuziola, V. A. Béland, J. Busch, M. Leutzsch, J. Bures*, J. Cornella*, Angew. Chem. Int. Ed. 2023, 62, e202306447.
4) W. Jiang+, X. Yang+(共同一作), L. Lin, C. Yan*, Y. Zhao, M. Wang, Z. Shi*, Angew. Chem. Int. Ed. 2023, 62, e202309709.
5) X. Yang, T. L. Gianetti, H. Grützmacher*, Chem. Sci. 2019, 10, 1117–1125.
6) X. Yang, T. L. Gianetti, J. Harbort, M. D. Wörle, L. Tan, P. Jurt, J. R. Harmer, H. Grützmacher*, Angew. Chem. Int. Ed. 2016, 55, 11999–12002.
博士后招聘条件:
科研助理招聘条件:
博士后待遇:
博士后享受南京大学博士后福利待遇,详见人力资源处网站《南京大学研究系列岗位聘用管理办法》(南字发【2021】88号)文件。享受基本年薪18-40万/年加课题组绩效奖励,具体薪资面议。此外,特别优秀者可申报特聘研究员和特聘副研究员岗位。全力支持申报各类博士后人才计划和青年基金。入选后薪资可进一步叠加。
科研助理待遇:
研究助理年薪3-8万,特别优秀者可面议;业绩突出者可留校读研或推荐至国内外顶尖实验室深造。
有意者请将个人简历、成果总结、代表性论文及其他相关材料发送至yangx@nju.edu.cn。本招聘长期有效。
课题组致力于打造一个充满创新活力的优质科研团队。我们期待你的加入,共同探索金属有机化学的无限可能,推动科学前沿的发展!
主要研究方向 :
此次招募1-2名博士后,业绩突出者可申请西安交通大学青秀人才计划!
3-5名科研助理,优秀者一年后可优先推荐西交大攻读博士学位,或推荐位合作企业研发负责人上岗
岗位要求和待遇
一、博士后
1、 已经或即将博士毕业(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2 年,年龄在32 周岁以下),具有有机合成化学或高分子合成化学的研究背景。
2、 熟练掌握有机合成化学及高分子化学相关知识,有较强的独立研究工作能力,具有较好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
3、 对科研工作充满热情,工作勤奋、踏实,有团队合作精神。
博士后待遇可面议(业绩优秀者可面谈)
基本待遇可参考西交大博士后:基本薪酬16万/年+学校缴纳的社保和住房公积金约7万元/年+学院绩效分配+科研及社会服务收入(根据个人博士期间业绩,以及博后入站单位的岗位要求及待遇)
工作条件&生活待遇
1.可申请学校“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晋升学校教学科研高级岗位或入选校内人才计划后,学校按照相应标准发放科研启动费、安家费
2.租住学校公寓或享受租房补贴1500元/月
3.子女享受优质的附属中小幼教育资源
二、科研助理(校企研发团队)
1、在有机化学或应用化学方向的硕士,或该领域特别优秀的本科生。
2、熟练掌握合成化学及应用化学相关知识和技能,有较强的独立研究能力,具有较好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
3、对科研工作充满热情,工作勤奋、踏实,有团队合作精神。
1、拥有硕士学位者年薪底薪不少于8万。
2、表现优秀者将推荐企业的研发项目负责人。
3、依据研究业绩参与年底绩效分配。
三、团队信息及联系方式
校企联合研发岗位所在课题组主页:
个人信息 – 焦 佼 – 教师个人主页 (xjtu.edu.cn)
个人信息 – 李洋 – 教师个人主页 (xjtu.edu.cn)
个人信息 – 张彦峰 – 教师个人主页 (xjtu.edu.cn)
欢迎邮件沟通详谈。应聘者请将个人简历、科研总结发至 jojo4115@xjtu.edu.cn。欢迎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的博士毕业生加入!
杨鹏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化学会高级会员,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2022年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2%顶尖科学家”榜单,2024年获青山科技奖。在Chem. Rev.、Chem. Soc. Rev.、Acc. Chem. Res.、Nat. Sustain.、Nat. Protoc.、Adv. Mater.、Nat.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上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0项,日本专利2项,香港专利1项,美国专利2项,申请国际PCT专利4项。
课题组(生物表界面与智能大分子研究团队)主要从事基于可控蛋白质聚集与界面粘附的表面涂层和改性体系研究,系统、深入地建立了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全链条创新平台。已经形成如下特色:第一,发现并提出超快速类淀粉样蛋白质组装的新策略,可实现低成本、快速和批量制备蛋白质超分子材料;第二,突破传统意义上的高分子链结构短程有序控制局限性,提出基于类淀粉样蛋白质组装体的大分子介晶概念和普适性材料表界面改性方法,使蛋白质组装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稳定性、界面粘附性及复合相容性;第三,发展了基于大分子组装体系的非传统功能和价值,有望解决生物医用涂层和非氰提金试剂及工艺等领域的关键难题。
课题组网站:https://www.x-mol.com/groups/yangp
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网站:https:/chem.snnu.edu.cn
Postdoctoral Researcher
进站基本条件
1.政治品德过硬,身体健康,年龄不超过35周岁。
2.具有博士学位,且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
3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素质和潜力,且符合本单位流动站招聘的岗位要求。
岗位待遇
1.薪酬待遇:在站工作期限一般为2年,薪资待遇约15-20万元/年(税前),享受学校提供的养老、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待遇,约6.5万元/年。
2.科研支持:学校提供博士后日常经费3万元和科研启动费10万元。支持申报国家级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入选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士后国(境)外交流项目者,按规定享受国家资助,与学校发放薪资叠加。
3.住房待遇:学校提供公寓住房或按规定享受租房补贴。
4.子女入学:提供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等优质教育资源(陕西师范大学幼儿园、附属小学、附属中学)。
5.职称评审:报到后可按程序申请认定助理研究员(中级)职称。在站期间可比照学校科研系列教师参与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评审指标单列。
6.职业发展:达到出站当年学校教师选聘条件,可按规定应聘,学校择优选留。
Associate Professor
岗位要求:
1.具有独立从事科研的热情和能力、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
2.应聘者应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过3篇左右本领域内top级别文章;
3.具有冲击四青人才的强烈愿望。
薪酬待遇:
1.根据陕西师范大学相关规定,提供副教授待遇(正式学校编制),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具体情况邮件或者电话详谈);
2.解决住房并享有学校各项福利待遇;
3.安排子女入学,享受陕西省顶尖的陕师大附属幼儿园、附小和附中等优质教育资源;
4.课题组经过长期发展已经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课题组组长杨鹏教授积极鼓励并全力协助申报国家四青人才计划,并可享受学校和团队的经费配套支持。
简历投递
1.报名时间
有意者请从速投递应聘材料。
2.申请材料
请将个人简历以PDF文件形式发送到:yangpengbuct@126.com、yangpeng@snnu.edu.cn,邮件标题及附件简历命名方式为:应聘岗位-本人姓名。
3.招聘流程
经初步评审,将通过邮件向符合条件的应聘者发出面试通知。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是由北京大学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研究性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潍坊市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链接: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 (pku-iaas.edu.cn)
现因工作需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科研人员。
现因研究需要,诚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博士后1-2名,访问学者1-2名。
团队负责人郭立博士,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研究员,园艺作物基因组学与合成生物学实验室主任,前期相关工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Science、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New Phytologist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文章。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项目、山东省“杰青”项目;担任Molecular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s期刊副主编,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期刊客座编辑。课题组研究方向包括:1)作物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包括园艺作物功能基因组学、多组学数据挖掘、泛基因组学与分子设计育种;2)天然产物合成生物学:研究植物、微生物重要天然活性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解析、异源合成。
欢迎联系课题组组长(li.guo@pku-iaas.edu.cn)或访问实验室网站(http://www.guo-lab.site/)了解详细的在研课题信息。
请应聘者准备求职信、个人简历(包括出生年月、半年内免冠近照、从本科起学习及工作经历、科研成果、联系方式)、代表性成果和3名推荐者的姓名和联系方式、以及其他可以证明本人能力和学术水平的相关资料, 发送至:li.guo@pku-iaas.edu.cn(邮件标题请注明应聘类型),通过初筛者会以邮件形式通知面试。
本招聘长期有效,招满为止。欢迎对课题组研究方向感兴趣、有志于科学研究的学者加盟,一起为中国现代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冯强,博士,中山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药学院药学专业。2015年于华侨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师从宋秋玲教授。2021年于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师从孙建伟教授。随后,在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祝介平(Jieping Zhu)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2024年2月入职中山大学化学学院建立课题组(获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引进)。冯强博士研究领域为有机合成化学,至今在 Science,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Chem. Sci., Org. Lett.等杂志发表多篇文章。由于课题组研究需要,现招聘有机合成方向博士后。欢迎具有有机化学相关研究背景人员应聘。同时,欢迎硕士、博士研究生报考本课题组。
有机合成方法学研究;金属催化合成;长期致力于发展新型的高效高选择性的化学反应模式,尤其是传统化学反应的互补选择性反应研究。
1. 身心健康,工作勤奋、踏实,吃苦耐劳,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2.获得有机化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或即将取得相关领域博士学位。
3.对本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前沿方向有良好把握,且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的青年人才。
4.具有良好的英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5.中山大学规定的其它要求,如:
(1)年龄不超过35岁,博士毕业不超过三年;
(2)非在职人员。
面议;
额外薪酬待遇:根据科研贡献提供额外薪酬待遇和绩效奖励。
请有意向者将个人简历及其代表性论文以附件形式发送至
fengq35@mail.sysu.edu.cn 邮箱,对于符合要求并通过初审者,将会通知安排面试。
课题组:https://ce.sysu.edu.cn/zh-hans/teacher/8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