烯烃之间的加成环化反应,是一种一次性构建扭曲的环丁烷环和复杂的碳骨架的强力的手法。
[2π+2π]体系一般是热禁止的(opposed to a thermal process),除了特殊的情况,一般都是使用光环化条件。为了精确控制位置选择性,经常用于分子内环化。缺电子烯烃与富电子烯烃是常用的组合。
<Review>
1908年,Clamician等人发现carvone在用太阳光照一年后变成了樟脑。在这之后直到1950年代,才花大精力集中在光环化反应的开发上,并且发现该方法是用于构筑复杂化合物非常有效的方法。
Giacomo Luigi Ciamician
通过光照生成双自由基中间体,它与其他烯烃逐步反应生成环丁烷。由于这个原因,烯烃的几何异构不一定能够反映在环丁烷产物中。(参考: Chem. Rev. 1993, 93, 3.)
Saudin的合成[1]
与Retro-Mannich反应组合使用用于Manzamine A的骨架合成[2]
Pentacycloannamoxic acid的合成[3]
Quadricyclane的合成[4]
Ginkgolide B的合成[5]
※280 nm以下的波长无透过法Pyrex制玻璃容器。如若必须使用280 nm以下的波长的话,请选择用石英制容器。
※高压水银灯照射波长范围为200-600nm。由于会产生大量热量,有可能使得反应容器温度上升,通常在使用的时候需要使用恒温槽。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本文投稿作者 alberto-caeiro
通过将SnAP (Sn(tin) Amine Protocol)试剂和羰基化合物混合后经酸化处理,我们可以轻松得到含有饱和的偶数环,螺环等结构的氨基化合物。目前,各种各样的SnAP正在市场贩卖中。
当药物分子的饱和度(sp3杂化碳的含量)增加时,对药物的特性会有正向的影响。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羰基化合物通过光照裂生成双自由基中间体的裂解反应。
羰基化合物光解,进行α-裂解,形成酰基自由基和烷基自由基,被称为I型裂解(标题图中第一个反应)。
有γ-氢的羰基化合物光解,γ-氢分子内转移到氧上形成1,4-双自由基,并接着裂解为链烯和链醇或者环闭合生成环丁醇。此反应可产生于激发单重态和三重态,此过程被称为II型裂解(标题图中第二个反应)。
<Review>
<photochemical reaction in total synthesis>
(+)-juvabione的合成[1]
苄基位的C-H键作为Norrish II型反应的反应位点,经由邻苯醌二甲烷中间体,合成estrone的应用例[2]。
Pyrex tubes中加入酮(215 mg, 1.01 mmol)的MeOH溶液 (100 ml),20分钟脱气候在Rayonet Photochemical Reactor (Lamp 300 nm)中室温照射30分钟。反应后的粗产物过柱子[hexane-AcOEt (19:1~9:1 v/v)]纯化得到醛产物 (149mg, 69%)[1]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酮的γ位的C-H键通过光照断裂,经过变换得到环丁烷的反应。具体请参照下文中的反应机理
<photochemical reaction in total synthesis>
与Norrish II型反应过程一样羰基部位生成双自由基,然后与C-H键作用形成C-C键。
Ouabagenin的合成[1]
paulownin的合成[2]:γ位没有C-H键的例子。
对于α位含有离去基团的底物,通过不同的route进行环化反应。以下是其中的一个实例[3]。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碳自由基亲核加成到缺电子的杂环上,发生的芳香族的取代反应。羧酸+单电子氧化剂的组合用于形成碳自由基,但是要注意可能会引起C-H键活化的副反应。
在该反应中,相对于质子化来说,与高亲电子性的杂环更易发生亲核的自由基反应。在使用羧酸的情况下,副反应生成酰基化产物。 (参考:: J. Org. Chem. 1991, 56, 2866)
Baran等人用有机硼酸试剂取代羧酸,改良了本法。改良后,本方法可以再在室温・水相・open air下进行,实用性大大提高。[1]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钌(II)多吡啶配合物、铱(III)吡啶基苯基络合物等,在可见光(λ=400-700nm)照射下,可以作为光催化氧化还原催化剂(Photoredox Catalyst)发挥作用。
使用该类催化剂后,不需要强力的紫外线(UV)照射装置, 也能使光催化反应有效进行,同时由于反应条件温和,副反应也进而减少。同时操作简单,对环境影响小,是非常green的反应模式。
在有机合成领域,该类催化剂已经形成了一个备受瞩目的催化体系。
<Ru(bpy)32+>
<Ir(ppy)2(dtb-bpy)+>
<Review of Application to Organic Synthesis>
(引用自Collect. Czech. Chem. Commun. 2011, 76, 859)
关于Ru(bpy)32+、参数如上图所示 (vs. SCE)。
(1) 基态吸收可见光后变成激发态
(2) 经由系间跨越(intersystem crossing)跃迁至三重度的激发态(3MLCT)
(3)(3′) 当氧化或者还原剂存在的话会被qunching发生消光现象,生成活性氧化种(Ru3+)or还原种(Ru+)。
(4) 活性氧化/还原种的互变促进了反应的进行,最终回到基态。
也就是说,根据反应中使用的底物与反应试剂,氧化还原催化剂可以任意充当氧化催化剂或者还原催化剂的角色。
通过调节配体的电子状态,可以精密的调节氧化还原电位。
光催化还原催化剂与有机小分子催化剂的联用[1]
Lipitor的Late-Stage三氟甲基化[2]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胺基先转换成异腈后,在自由基还原条件下脱氨基的手法。
十八烷的合成[1]
在异腈(0.279g, 1 mmol) 的无水二甲苯(50mL)溶液中,分批缓慢加入三丁基锡氢化物(0.64g, 2.2 eq)。然后,在80℃,缓慢滴加 AIBN(0.1g)的二甲苯(50mL)溶液。减压蒸馏除去溶剂,残渣用含碘正戊烷溶解,直至碘颜色消失为止。再次旋蒸除去溶剂,产物过柱子纯化(展开溶剂正戊烷)。减压升华精制得到目标产物。(0.209g, 81%収率、mp 29℃)
电解条件下羧酸底物引起脱碳酸,并且形成二聚体的反应。
利用Kolbe电解反应进行的五元环合成1。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卤代胺的自由基分子内反应,实现远端位的C-H官能团化的手法。
位置选择性的C-H氧化反应合成1,3-二醇[1]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环形β-酮酯在自由基条件下,最多增加四个碳的扩环反应。
脱卤化反应是主要的副反应。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