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漂泊
鎶是一种人工合成放射性元素,它由德国达姆施塔特重离子研究所科学家用70Zn轰击208Pb得到,得名于天文学家「哥白尼」。
鎶的基本物理性质
分类 | 第ⅡB族(放射性元素) |
原子序号・原子量 | 112 [285] |
电子配置 | 5f146d107s2 |
发现者 | 达姆施塔特重离子研究所(Sigurd Hofmann,Victor Ninov) |
主要的同位素 | 277Cn,281Cn,282Cn,283Cn,284Cn,285Cn,286Cn |
最长半衰期 | 28s(285Cn) |
前后的元素 | 钅仑-鎶-鉨 |
鎶的发现
1996年2月9日,德国达姆施塔特重离子研究所(Gesellschaft für Schwerionenforschung, GSI)一个由Sigurd Hofmann和Victor Ninov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重离子加速器加速70Zn轰击208Pb靶,得到了277112的单原子,这是112号元素首次被成功合成。在2000年5月,达姆施塔特重离子研究所研究人员又重复了该实验,并又一次获得了成功。日本理化研究所也重复实验并确认了这项研究成果。
为了纪念著名天文学家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第112号元素被命名为Copernicium,符号为Cp,中文译名为鎶。[1-4]
尼古拉·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
尼古拉·哥白尼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波兰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在他40岁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否定了教会的权威,改变了人类对自然和自身的看法。当时罗马天主教廷认为他的日心说违反《圣经》,哥白尼仍坚信日心说,并认为日心说与《圣经》并无矛盾,并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完成了他的伟大著作《天体运行论》。
1491年,哥白尼前往克拉科夫大学去学习天文和数学,当时,波兰已有一批著名的天文学家,如马尔卿·克洛尔,他于1450年写成《亚尔峰斯星象表订正》一书;而沃伊切赫就是哥白尼求学时的数学和天文教授,他曾编制天文历表。哥白尼的“太阳中心学说”就是在克拉科夫大学求学时孕育起来的。
1492年,意大利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和他的同伴绕地球一周,证明地球是圆形的,使人们开始真正认识地球。在教会严密控制下的中世纪,也发生过轰轰烈烈的宗教革命,由于天主教的很多教义不符合圣经的教诲,其中加入了太多教皇的个人意志以及各类神学家的自身成果,因此很多信徒开始质疑天主教的教义和组织,发起了回归圣经的运动。
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在公元二世纪时,提出了“地球是宇宙中心”的学说。这个学说一直为人们所接受,流传了1400多年。托勒密认为,地球静止不动,位于宇宙的中心,所有的天体,包括太阳在内,都围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但是,人们在观测中,发现天体的运行有一种忽前忽后、时快时慢的现象。为了解释忽前忽后的现象,托勒密提出了“均轮”和“本轮”的理论来解释。托勒密就这样对古代的观测资料作出了很精妙的解释,但是偏离了实际。在以后的许多世纪里,大量的观测资料累积起来了,只用托勒密的“本轮”不足以解释天体的运行,这就需要增添数量越来越多的“本轮”。后代的学者致力于这种“修补”工作,使托勒密的体系变得越来越复杂,每个行星需要不止一个本轮,总数达80个以上的“轮上轮”,并且还要引入“偏心点”和“偏心等距点”等复杂概念。这就使它缺少简洁性,而简洁性正是科学家们所追求的。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的说法,正好是“神学家的天空”的基础。中世纪的神学家吹捧托勒密的结论,却隐瞒了托勒密的方法论:托勒密用观测、演算和推理的方法,去发现天体运行的原因和规律,而这正是托勒密学说中富有生命力的部分。因此,尽管托勒密的“地球中心学说”和神学家的宇宙观不谋而合,但是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一个是科学上的错误结论,可以予以纠正;一个是愚弄人类、妄图使封建统治万古不变的弥天大谎。哥白尼曾说:“应该把自己的箭射向托勒密的同一个方向,只是弓和箭的质料要和他完全两样。”
1497年3月9日,哥白尼进行了一次著名的观测。他站在圣约瑟夫教堂的塔楼上观测“金牛座”的亮星“毕宿五”,当“毕宿五”和月亮相接而还有一些缝隙的时候,“毕宿五”很快就隐没起来了。他们精确地测定了“毕宿五”隐没的时间,计算出准确的数据,证明那一些缝隙都是月亮亏食的部分,“毕宿五”是被月亮本身的阴影所掩没的,月球的体积并没有缩小,这是托勒密的地心说的一个缺口。哥白尼确信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运转这个日心说是正确的。他在40岁时开始在朋友中散发一份简短的手稿,初步阐述了他自己有关日心说的看法。经过长2年的观察和计算,终于完成了他的伟大著作《天体运行论》。
哥白尼的学说是人类对宇宙认识的革命,它使人们的整个世界观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哥白尼的书对伽利略和开普勒的工作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序幕。他们的工作又成了牛顿力学的基础,这两者的发现才使牛顿发现了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天体运行论》是当代天文学的起点,也是现代科学的起点。[5-11]
哥白尼
参考文献
- [1] Hofmann, S.; et al. (1996). “The new element 112”.Zeitschrift für Physik A.354(1): 229–230.Bibcode:1996ZPhyA.354..229H.doi:10.1007/BF02769517.
- [2] Hofmann, S.; et al. (2002). “New Results on Element 111 and 112”.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A.14(2): 147–57.Bibcode:2002EPJA…14..147H.doi:10.1140/epja/i2001-10119-x.
- [3] Hofmann, S.; et al. (2000).“New Results on Element 111 and 112”(PDF).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A.Gesellschaft für Schwerionenforschung.14(2): 147–157.Bibcode:2002EPJA…14..147H.doi:10.1140/epja/i2001-10119-x.
- [4] Karol, P. J.; Nakahara, H.; Petley, B. W.; Vogt, E. (2001).“On the Discovery of the Elements 110–112”.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73(6): 959–967.doi:10.1351/pac200173060959.
- [5]Edward Rosen, “Copernicus, Nicolaus”,Encyclopedia Americana, International Edition, volume 7, Danbury, Connecticut, Grolier Incorporated, 1986,ISBN0-7172-0117-1, pp. 755–56.
- [6] Angus Armitage,Copernicus, the founder of modern astronomy, p. 62.
- [7]Rosen, Edward (1995).“Chapter 6: Copernicus’ Alleged Priesthood”. In Hilfstein, Erna (ed.).Copernicus and his successors. UK: The Hambledon Press. pp. 47–56.Bibcode:1995cops.book…..R.ISBN978-1-85285-071-5. Retrieved 17 December 2014.
- [8] “Nicolaus Copernicus Gesamtausgabe Bd. VI: Urkunden, Akten und NachrichtenDocumenta Copernicana – Urkunden, Akten und Nachrichten, alle erhaltenen Urkunden und Akten zur Familiengeschichte, zur Biographie und Tätigkeitsfeldern von Copernicus, 1996,ISBN978-3-05-003009-8[5], pp. 62–63.
- [9] Findlen, Paula (2013).“Copernicus, Nicolaus”. World Book Advanced.
- [10] Ragep, F. Jamil (2001a), “Tusi and Copernicus: The Earth’s Motion in Context”,Science in Context,14(1–2): 145–63,doi:10.1017/s0269889701000060
- [11] Rudnicki, Konrad (November–December 2006).“The Genuine Copernican Cosmological Principle”. Southern Cross Review: note 2.
本文版权属于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