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采访的是北原武老师介绍的京都大学理学研究科的林民生教授。林教授自主开发了一种手性配体,发表了很多用过渡金属催化剂催化的的手性反应。作为日本手性催化反应领域的第一人,获得了当年度的紫绶褒章。现在就去看看他的访谈吧。
日文访谈发布于2010年11月
A:我曾在(化学 Vol.61, No.4, 2006)上发表的文章里面写了几条关于为什么成为化学家的理由,可能不是很正式,在这里还是谈一下真正的原因吧。我当年偶然考进了京都大学工学部合成化学专业,因为在像高考复习班一样灰色生活的高中时期里,自己根本就没有闲情逸致去想以后要学什么,所以感觉只要能考上大学,学生么都挺好的。不过真是因为机缘巧合地开始了合成化学专业,而且生活确实很开心,结果是一直到大三的学生实验都乐在其中。升到大四被安排到到实验室,受很好的老师(熊田诚,山本经二,石川满夫,玉尾皓平等人)、很好的前辈、很好的研究课题照顾越来越开心。我觉得我的性格和有机化学很对路,比如哪怕是很小的结果也能对眼前的情景感到开心,还有对能相对短时间内见效果感到有成就感,这之后也有幸留在了大学。几十年来不断从事化学到现在可以称得上“化学家”,不过好像除此以外也没有其他称呼了。
A:不能说想成为吧,要可以的话我希望成功从事的职业是外科医生,因为我擅长精细作业,拥有瞬间判断的自信。有一件曾经想做的事情是驾驶船舶,我大学四年是体育部的帆船协会的人,听着浪花拍打在船体上的声音是一天中最大的幸福。
A:现在在开发用过渡金属络合物催化剂进行高选择性的有机合成反应。最新力作是用手性双烯络合物做催化剂进行不对称合成。相比于原来的磷配体来说,1,5-环辛二烯为代表的二烯配体可以使得催化剂活性变高,而尤其以铑催化反应为主,我们发现了几个例子,双烯络合物在这这些催化反应的不对称化上能更方便地被使用。这一领域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东西。虽然我们必须进行双烯下一个研究,但是我很快要从京都大学退休了,接下来我将何去何从呢…
A:选择埃及艳后会让大家有些例外吧,虽然在盐野七生的《罗马人物的故事》中她的评价非常低,但是她应该有某方面的魅力。共进晚餐时想和这位埃及艳后大姐(不知不觉把她的年龄设定为比自己大5岁以上啦)聊聊35岁时候的我喜欢吃的东西和现在发生的事情。
A:去年(2009年)12月在广州的中山大学,给学生现场演示空气中易氧化的光学活性磷化氢络合物的再结晶方法。真要说合成实验的话,1990年左右北大催化剂化学研究中心时代以新的取代基合成手性二茂铁磷化氢是最后的实验。
A:如果现在一定要把我留在沙漠中的小岛的话,我会选择村上春树的《世界末日与冷酷异境》,我并不是特别喜欢村上春树,刚开始读的时候很难入境终于要结束时候才变得有趣,要读到最后才能明白。选一首歌的话,在上班的车中经常听Cream “Sunshine of your love”。一天中这句话单曲循环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应该感觉不错吧…
林 民生
京都大学大学院理学系研究科教授。1975年京都大学大学院工学研究科合成化学専攻 博士課程,毕业后留校担任助教、 1989年在北海道大学触媒化学研究中心担任教授。之后于1994年在京都大学大学院理学研究科化学专业的教授,2012年于京都大学退休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担任教授, 2016年至今在新加坡南洋理工担任教授。
获奖经历:1991年 日本IBM科学赏 2002年 日本化学会赏、2008年 野依赏 2008年 Arthur・C・Cope Scholar赏、2010年 紫綬褒章等多项奖。
村井 真二(Shinji Murai、1938年8月24日 – )日本的有机化学家,大阪大学名誉教授,奈良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理事・副校长。原日本化学会会长。
1957 大阪府立住吉高等学校 学士
1966 大阪大学大学院工学研究科 毕业
1966 大阪大学工学部 助手
1973 大阪大学工学部 助教授
1967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 博士研究员(Robert West教授)
1989 大阪大学工学部 教授
1999 大阪大学工学部长・工学研究科长
2002 大阪大学 名誉教授
2005 奈良先端科学技術大学院大学 理事
2009 奈良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 理事・副学长
日本化学会 会长(2005)、 科学技术振兴机构 JST Innovation Plaza大阪馆长(2005年兼任)。
1984 日本化学会 学术赏
1997 日本化学会赏
2004 有机合成化学特別赏
2005 藤原赏
2010 日本学士院赏
2014 瑞宝中綬
2016 朝日赏
主要研究开发过渡金属催化的有机合成反应
特别突出的研究贡献是,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开发了实用性的金属催化C-H键活化反应的化学家。
该研究可实现将有机化合物中广泛存在的碳-氢键转化为其他官能团形式的化合物,人们期待通过这样的转化可简化工程路线,减少废弃物,因此,碳氢键活化也被看做是解决环境问题最重要的化学转化之一。
村井是开发上述的钌催化碳氢键活化反应的化学家[1]。当时世界上主流的观点认为C-H键的氧化加成是最难实现的,不过村井等人证实了还原消除阶段才是反应的决速步骤这一观点,改变了当时世界化学界的认识。可以说,他是之后C-H键活化领域的大力发展的理论奠基人之一。
另外他还致力于一氧化碳(CO)作为碳源的合成反应、催化反应的开发,在世界领域有诸多贡献。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黒田千佳( 1884年3月24日-1968年11月8日)是、日本早期的女性化学家。御茶水女子大学名誉教授。
1906 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现 御茶水女子大学) 毕业
1909 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研究科
1913 东北帝国大学 (现 东北大学) 理科大学化学科入学
1916 同上 毕业(理学学士)
1921-1923 牛津大学(William Henry Perkin, Jr.教授(Perkin反应的发现者 W. H. Perkin教授的的长子)留学
1929 理学博士
1949-1952 御茶水女子大学 教授
1936 真岛赏
1959 紫绶褒奖
1965 宝冠章三等勋
天然色素相关的研究
她的科研人生这一机遇应该从她在东北大学(当时称东北帝国大学)遇到了她的伯乐真岛利行先生开始说起,之后受恩师真岛先生的影响一直从事天然色素相关的研究。毕业研究是紫根的紫色色素成分紫草素的研究。1918年作为女性研究者首次在东京化学会上发表该研究。
她从牛津大学留学后回国在理化学研究所的真岛研究室、开始从事红花素的研究,也因这一研究成果「红花素Carthamine的构造」于1929年在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取得理学博士学位。
从结果上看,虽然对紫草素,红花素报道的构造略有出入,但是在当时没有NMR等现代化结构解析技术,能够得到这样的结果已经相当惊人了。之后,她一如既往的致力于鸭跖草的花汁、茄子皮、黑芝麻表皮,紫苏叶子等天然色素相关的研究。
「世间万物都是你越亲近它,它便会告诉你它的万般奥秘」是由长井长义(日本化学家)说过的名言。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西林 仁昭 (Yoshiaki NISHIBAYASHI、1968年xx月xx日-)、日本化学家(写真:日本学术振兴会赏)。东京大学大学院工学系研究科 准教授 (写真:西林研究室)。
1991 京都大学工学部 石油化学科 毕业
1993 京都大学大学院工学研究科 修士课程修了
1995 京都大学大学院工学研究科 博士学位取得
1995 東京大学大学院 工学系研究科 化学生命工学专攻 助手
2000 京都大学大学院工学研究科物质能量化学专攻 助手
2000 東京大学大学院工学系研究科 综合研究机构 助教授
2000 日本化学会进步赏
2005 文部科学大臣表彰 若手科学者赏
2011 日本学术振兴会赏
2011 绿色・可持续化学 奖励赏
研究开发络合物催化反应以实现稳定的固氮的方法[1]
由氮气转化到能够被用于肥料和化工原料的氨的工业过称最被大家熟知的是Haber–Bosch process、这一过程需要高温高压条件。之前有报道指出,全世界的消费能量的百分之都用在这个过程中。所以,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固氮过程的开发实现,是众多化学家们集中全力去解决的问题之一。
西林教授等人,在牺牲还原剂的存在下用钼-pincer钳形络合物作为催化剂,成功开发了常温常压下氮气转化为氨的变换反应。为解决的上述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是其非常杰出的成果之一。(参考:最终即将到来的能量载体?!)
双核钌催化剂活用于各种有机合成反应的开发[2]
双核钌络合物DIRUX是炔丙醇将金属以金属Allenylidene卡宾的形式活化,参与到各类置换反应中。最近几年在不对称反应中能够应用。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中村荣一(Nakamura Eiichi、1951年2月24日-)是日本有机化学家。东京大学大学院理学系研究科教授。
1973 东京工业大学理学部化学科卒 毕业(向山光昭教授)
1978 东京工业大学大学院 博士号取得(桑嶋功助教授)
1978 哥伦比亚大学 博士研究员(Gilbert Stork教授)
19xx 东京工业大学理学部 助手
1984 东京工业大学理学部化学科 助教授
1993 东京工业大学理学部化学科 教授
1995 东京大学理学部化学专攻 教授
1992 日本IBM科学奖
2001 名古屋奖章 银奖
2003 日本化学会奖
2006 洪堡赏
2009 紫綬褒奖章
2010 Arthur C. Cope Scholar Award
通过计算化学阐明金属有机试剂的反应机理
特别是对使用有机铜试剂的反应阐明机理作为它的代表业绩。通过计算化学阐明了过去一直被认为是研究暗箱的铜络合物的反应机理。
应用富勒烯开发研究功能性物质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有机铜试剂化学与富勒烯化学的融合延伸,通对富勒烯的五次加成反应,成功开发了各种各样的功能化富勒烯。
通过电子显微镜对分子的直接观测
剧烈的热運動、以及显微镜使电子束的分散等原因、对有机分子的电子显微镜观测实在不容易实现,中村等人,将碳纳米管中的有机分子束缚住,解决了观测难这一问题。这也是世界上首例成功通过电子显微镜观测到单个分子的研究[1]
1. 研究涉及领域多样,并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年轻化学家。
2. 对Web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东京大学 action plan guidebook 2008中提到他在电脑网页收藏夹中收藏有机化学美术馆和Chem-Station等化学网站标签页。(作为Chem-Station的一员真的倍感荣幸)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藤嶋 昭(Fujishima Akira、1942年3月10日-)是日本化学家。东京大学特别栄誉教授。
曾担任过日本化学会理事(1989)、光化学协会会长(1998)、电气化学会会长(2003)、日本化学会会长(2006)。
1966 横浜国立大学工学部 本科
1971 东京大学大学院工学系研究科 博士
1971 神奈川大学工学部 讲师
1975 东京大学工学部 讲师
1978 东京大学工学部 助教授
1986 东京大学工学部 教授
1995 东京大学大学院工学系研究科 教授
2003 东京大学 退休
2003 东京大学名誉教授
1983 朝日奖
2000 日本化学会奖
2003 Heinz Gerischer Award
2003 紫绶褒章
2004 日本学士院奖
2004 日本国际奖
本多-藤嶋効应的发现及光催化技术的开创
水溶液中的二氧化钛在近紫外光照射下,因电子移动,具有较强的氧化作用和亲水性。氧化作用的关键是超氧负离子的生成,这被称为「本多-藤嶋効应」、藤嶋教授在1967年发现了这一效应并及其应用,开创了「光催化」研究这一新研究领域。
二氧化钛因其强氧化性及亲水性,在各种抗菌剂、消臭剂、表面附着剂等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果在google中检索「光触媒」(光催化)、就会深有体会了,下面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相关文献
[1] Fujishima, A.; Honda, K. Nature1972, 238, 37.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新海征治 (Shinkai Seiji、1944年x月x日-)是日本的化学家。九州大学工学部教授。
1972 九州大学大学院工学研究科 博士学位
1972 九州大学工学部 讲师
1972 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 博士研究员
1975 九州大学工学部 助教授
1976 长崎大学工学部 助教授
1987 九州大学工学部 助教授
1988 九州大学工学部 教授
1978 日本化学会进步奖
1985 高分子学会奖
2004 紫綬褒章
1979年,他首次发现并开发由冠醚和偶氮苯的“分子机器”,是世界上的第一例,也就是通过偶氮苯在光照下的顺式/反式异构化的特点,应用于分子开关技术[1]。
他发现了含裂褶菌的抗肠癌活性糖链裂,与核酸结合后形成三重螺旋复合体。[2]。
在其他方面、他开发了杯芳烃的机能材料化及用它开发精密合成富勒烯的新方法、通过硼酸的化学修饰开发了世界上仅有的实用性人工糖传感器、还有对硅等无机物的手性转写等等许多具有很重要的科学影响力的研究。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柴崎正胜 (SHIBASAKI Masakatsu、1947年1月25日-)是日本有机化学家。财团法人微生物化学研究中心化学研究中心主任,兼常务理事,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北海道大学名誉教授。
1947年出生于埼玉县。
1969 东京大学 毕业
1974 东京大学大学院 博士(山田俊一教授)
1974-1977 哈佛大学 博士研究员 (E. J. Corey教授)
1977 帝京大学 助教授
1983 相模中央研究所主任研究员
1986 北海道大学 教授
1991 東京大学大学院药学系研究科 教授
2010 退职、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北海道大学名誉教授。
2010 (财)微生物化学研究中心化学研究中心主任・常务理事
2006年 日本药学会会长。
1981 日本药学会奖励赏
1994 井上学术奖
1996 Reagent of the Year (Fluka Prize)
1999 日本药学会奖
2002 ACS 阿瑟・C・科普 学者奖
2003 紫綬褒章
2004 东丽科学技术奖
2005 日本学士院奖
2006 高峰記念三共奖
2006 日本稀土类学会 盐川奖
2007 世纪奖章 (英王立化学会)
2008 ACS 有机合成化学创造研究奖
2008 Prelog Medal
2010 有机合成化学协会特別奖
多位点辨识型不对称催化剂的开发及在生理活性物质合成中的应用
基于联萘酚(BINOL)骨架及糖骨架的手性催化剂的开发是主要的业绩。通过手性催化剂的设计「多位点识别概念」、成功实现了针对当前较难反应的高对映选择性的优化。在手性催化剂领域,1995-2005年的论文引用次数是世界第一。
应用开发出的反应,成功全合成了埃博霉素、士的宁(番木鳖碱)、福司曲星等多数生物活性化合物。 曾与哈佛大学E.J.Corey组几乎同時报道抗流感药达菲的不对称合成,成为一时的话题。[1]从作为石油原料的1,4-环己二烯出发,独特的合成路线能稳定保证该药物的供给。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概要
中村修二(Nakamura Shuji、1954年5月22日-) 是美国(定居) 的电子工学・化学家。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教授。
在日亚化学(公司)时,研发了以氮化镓为主要成分的蓝色发光二极管而被世人所知。
1954年生于日本爱媛县。
1977 德岛大学工学部 毕业
1979 德岛大学工学部大学院 修士(硕士)
1979 日亚化学工业 (公司)入社
1994 德岛大学 博士得
2000 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 教授
1994 应用物理学会论文奖
1996 仁科纪念奖
1996 IEEE/LEOS 工业成就奖
1997 大河内纪念奖
1997 MRS Medal Award
1998 IEEE Jack A. Morton Award
1998 C&C奖
1998 英国排名奖
2000 本田奖
2000 Carl Zeis Research Award
2001 朝日奖
2001 OSA Nick Holonyak, Jr. Award
2001 IEEE Quantum Electronics Award
2002 武田奖
2002 Benjamin Franklin Medal Award in Engineering
2006 千年技术奖
主要从事电子材料、结晶成长、半导体器件的研究。1993年因研发的青色発光二极管而被世人熟知。
他是个十分有个性的人(研究者中这样具有个性的人大有人在)
身为公司社员的他在研发上与公司展开一系列诉讼,这样的做法引起正反两面的争论。可以说,他的一系列行为对传统的「理科研究者被文科的管理者以低薪利用」的方式向着「应正确评估能力及发明的价值」这样的方式转变、对变化迟钝的日本社会商业体制的推动和改革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力。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向山光昭(Mukaiyama Teruaki)、生于1927年1月5日(长野县伊那市)-)是日本的有机化学家。
最早发现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向山羟醛缩合反应而享誉世界、之后又发现了多种的具有独创性的有机合成反应。被授予文化勋章奖。
1927年生于长野县伊那市。1948年于东京工业大学化学科毕业后,年仅26岁就已担任学习院大学理学部化学科的讲师职位,以脱水缩合作为中心课题开展研究。1958年时转入东京工业大学、1963年升任教授。10年后转入东京大学理学部,1986年担任日本化学会会长。1987年东京大学退休后、在东京理科大学理学部应用化学科继续研究、1992年成为东京理大的特任教授、开始了之前从没有的全合成化学领域的研究。2002年从理大退职后,又转到北里研究所继续科研生涯。虽然年过80岁,依然全身精力投入于科研。直到2009年3月北里研究所基础研究所有机合成化学研究室关闭,向山先生退职。
1948 东京工业大学化学科毕业
1953 学习院大学理学部化学科讲师
1957 学习院大学理学部化学科助教
1957 东京大学取得博士学位
1958 东京工业大学理学部化学科助教
1963 东京工业大学理学部化学科教授
1973 东京大学理学部化学科教授
1987 东京大学退休
1987 东京理科大学理学部化学科教授
1991 东京理科大学研究所长
1992 东京理科大学特任教授
2002 东京理科大学退休
2002 社团法人北里研究所基础研究所有机合成化学研究室 名誉所员兼室长
2009 退职
现在东京化成工业基础研究所技术顾问
兼任・历任的职位如下。
日本化学会会长(1986)、波兰科学院外国人会员、法国科学院外国人会员、西德・慕尼黑工科大学自然科学名誉教授博士称号、日本学士院成员、美国科学院会员(2004)。
1957 日本化学会进步奖
1973 日本化学会学会奖
1975 内藤纪念科学振兴奖
1978 东丽科学技术奖
1983 日本学士院奖、恩赐奖
1986 哥白尼・奖章(Poland)
1987 藤原奖
1992 文化功劳者奖
1994 有机合成化学协会特別奖
1994 法国共和国国家功劳奖章「シュバリエ」(Chevalier de l’Ordre National, France)
1996 ACS Award for Creative Work in Synthetic Organic Chemistry
1997 文化勋章
1998 四面体奖
2006 Sir Derek Barton Gold Medal (UK)
有机合成化学新方法,新反应的开发。
以脱水反应、脱氧化、开环聚合、氧化还原縮合、等为主线的极其广泛的有机合成方法论的研究开发。
向山羟醛反应[1]是由稳定的能提前制备分离的烯醇硅醚在路易斯酸的条件下,与羰基化合物发生加成反应。这一发现、抑制了羟醛反应的自缩合,只发生交叉缩合,并能够在温和条件下进行。这是向山教授开发的反应中,举世闻名的历史成就之一。
除此以外,也有脱水缩合反应为中心的研究。并开发了对合成大环化合物有用的向山縮合试剂[2]、以及用氟化糖的新型苷化反应。
东京大学退休后,迁往东京理科大学,开始以往从没有有过的天然产物的全合成研究。运用自己独特的方法,用很短的时间完成了当時大多数有机合成化学家都关注的抗癌药紫杉醇paclitaxel(TAXOL)紫杉醇的全合成[3]。
之后又开发了新型催化氧化反应(向山氧化反应[4])、烯烃的水和反应(向山水和反应[5])等广泛的独创性的研究。近几年、也在光延反应的改良方面取得一些进展,发现很有用的反应体系(向山氧化还原缩合反应[6])。
“素直さと明るさと情熱を”(执着,积极,热情)为题介绍了向山氏。
在日本有机合成化学领域的人,他是无人不知,具有代表性日本有机化学家之一。
师从于向山教授的学生们,都是当今世界有机合成领域的前驱者,仅日本国内大学教授就有30人以上之多,对日本的有机化学界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力。代表学生有小林修(东大・理) 、桑嶋功 (原东工大)、中村荣一(東大・理)、奈良坂紘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村上正浩(京大)、铃木啓介(东工大理工)、林雄二郎 (东北大・理)、硤合宪三(东理大・理)、光延旺洋 (故人・青山学院大)、山口雅彦(东北大・理工)、椎名勇(东理大・理)、田边阳(関学大・理工)等。
2004年被美国国立科学学院选为外国人会员。
为了纪念向上教授的寿辰,2005年特别设立了MUKAIYAMA AWARD。历年的获奖者参见相关链接。
期望于日本化学繁荣、快讯Chemistry Letters、杂志Bulliten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of Japan、创立了这两大化学专门杂志。
2013年夏、为纪念向山羟醛缩合反应的发现40周年,東京凯悦酒店举办纪念研讨会。向山门下学生为中心,参会人数多达400人以上。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