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 印第安纳大学 学士
1997 耶鲁大学 博士学位 (John Wood教授)
1998-2000 哈佛大学 博士研究员 (E. J. Corey教授)
2000 加州理工学院 助教授
2006 加州理工学院 教授
2003-2005 Alfred P. Sloan Research Fellow
2005 Arthur C. Cope Scholar Award
2009 Corey Award
2010 Tetrahedron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 in Organic Chemistry
2010 Schulich Visiting Professor Lectureship, Technion-The Israe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ifa, Israel
2010 Israel Chemical Society, Honorary Lifetime Member
2011 Ta-shue Chou Lectureship Award, The Ta-shue Chou Foundation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Institute of Chemistry, Academia Sinica, Taipei, Taiwan
2011 Herbert C. Brown Lecturer in Organic Chemistry, Purdue University, West Lafayette, Indiana
2011 Lester S. Andrews Lecturer, Mississippi State University, Starkville, Mississippi
2011 Caltech Academics and Research Committee (ARC) Professor of the Month
2011 R. C. Fuson Visiting Professorship,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Urbana, IL
2011 Nankai University Lectureship,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2015 Mukaiyama Award by the Society of Synthetic Organic Chemistry
具有复杂骨架结构的生理活性化合物的全合成研究
特别是苯炔化学,以钯催化的不对称合成作为关键反应,合成各式各样的复杂化合物。
立体化学消融反应(stereoablative reaction)[1]的提出
由外消旋体的反应底物出发、只得到一种立体化学的收敛合成法,他将这样的反应称为立体化学消融反应(stereoablative reaction)
扭曲酰胺的合成[2]
通常非环状酰胺的氮原子上的电子与羰基碳氧双键共轭较强、成平面结构。但是2-奎宁环酮由于其多环结构而使得生成的酰胺不能共面,从结果上看就得到了扭曲的酰胺结构。因为这个扭曲的结构十分不稳定,可以说Stoltz完成了科学家们历经数十年都没能实现的化合物。他通过无水条件・強酸存在下的反应,以盐的形式成功分离该化合物并确证其结构。
立体消失反応(Stereoablative Reaction)
脱羧基不对称αー烷基化反应。这个反应是从立体化学混合底物到单一立体化学的化合物的收敛合成,属于动力学光学拆分的一种。反应中用Pd-PHOX催化条件,能够一步反应构筑含有两个手性季碳立体中心的化合物,并成功实现了(-)-Cyanthiwigin F的全合成。[3]
芳香杂环C–H键的催化直接硅基化
最近,他与Grubbs研究组一同报道了直接硅基化反应。[6] 以最常见的碱金属盐–叔丁醇钾(KOt-Bu)作为催化剂,将芳香杂环C–H键与[Si]–H反应直接硅基化。
Vy M Dong、1976年x月xx日-是美国有机化学家(写真:UC Irvine) 。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教授。
学士在Overman教授组下,博士在MacMillan研究组取得。在多伦多大学独立研究后,将自己的研究领域向过渡金属催化反应领域拓展,以醛基官能团的转化反应作为研究中心。报道了醛基的C-H键活化、使用不对称配体对羰基[1]、烯烃[2]的加氢酰基化等的反应。
2015年、Dong在Science杂志中报道了Rh催化的脱甲酰基化反应,即伴随dehydroformylation化的烯烃合成法。[3] 文中通过使用添加的烯烃(降冰片双烯类似物)作为甲酰基受体,使反应高效地进行。该法能够应用到烯烃合成法还有减少一个碳原子的反应中。
A few of my favorite rings: Catalysis inspired by lactones and lactams (GCE215)
Vy Dong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Melanie S. Sanford、1975年6月16日是美国有机化学家(写真:National Organic Chemistry Symposium)。美国密西根大学副教授。
钯催化的C-H键氧化官能团化反应的开发。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他在rotaxane (轮烷)catenane (交环烷)等、Mechanically-Interlocked Molecules的合成及应用研究上有很大贡献,获得了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
在世界范围内和许多研究合作者一起将“Three Ms (Making, Measuring, Modeling)”作为关键词展开国内外学科间的合作研究。
将分子认识・自组装化・铸型合成的概念活用、确立了高效合成活轮烯、交环烯、奥林匹克烷、Borromean rings(博罗梅安环)等Mechanically-Interlocked Molecules[1]的方法。 双稳态交环烷/轮烷作为分子开关/分子马达/分子机器的应用等,把超分子化学和纳米技术的应用作为研究主线。
分子borromean环化学[3] (引用:Borromean Rings in Chemistry)
最近由Heath等人的共同研究,分子开关型轮烷在金属表面完成自主装,成功的合成高密度可逆的分子记忆材料[4]。
Northwestern大学纳米技术部门宣传片・Stoddart教授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罗伯特・乔治・伯格曼(Robert George Bergman、1942年5月23日-)是美国有机化学家(写真:Bergman Group)。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正宗-伯格曼环化的发现
1972年,伯格曼等人,发现了cis-1,5-己二炔-3-烯类化合物会发生环化而生成苯的衍生物,这是卡里奇霉素Calicheamicin等烯二炔类化合物切断DNA时的关键反应。
利用有机金属化合物开发C-H键活化法应
1970年代开始涉及有机金属化学–现代化学一大研究领域,他是C-H键活化反应中具有卓越贡献[1] 的杰出化学家之一。
二茂锆-酰亚胺络合物化学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W・Clark・Still (1946年x月x日-)是美国有机化学、原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是有非常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尤其是在天然产物合成领域,反应开发,构造解析,大环立体控制及计算化学等研究方面。Still和他的同事一起开发了一种分离纯化技术–快速柱层析法flash column chromatography 在有机化合物纯化方面有着很广泛的应用。
1946 — born (奥古斯塔,佐治亚州 US)
1964 — 毕业于 温特黑文 (FL)
1969 — B.S. 艾默里大学 (Atlanta, GA)
1972 — Ph.D.艾默里大学 (w/ David Goldsmith)
1973 — 博士后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 (w/ Todd Wipke)
1974-75 — 博士后研究员 Columbiadax (w/ Gilbert Stork)
1975-76 — Vanderbilt大学 (Nashville, TN) 教授
1977-98 — Columbia大学 (New York, NY) 教授
1999-present? — Columbia 名誉教授
Alan T. Waterman Award (1981)
Arthur C. Cope Scholar Award (1988)
血栓素A2的化学合成
血栓素A2 在生理条件下,对水极不稳定,30秒内将水解成血栓素B2。Still等人在半缩醛邻位导入溴原子,设计了这一中间体使oxonium ion形成的稳定性减弱。将溴原子用聚合物担载的锡氢除去时,便成功合成了血栓素A2的碱土金属盐、为当时对血栓素A2结构的推测提供了很好的支持。这是在仪器分析法对不稳定化学种束手无策时,通过有机合成的力量发挥作用的非常好的一个例子。
组合化学的开展
组合化学是将一些称之为构建模块的基本小分子(如氨基酸、核苷酸、单糖以及各种各样的化学分子)通过化学或生物合成的手段,将他们系统的装配成不同组合,由此得到的大量的具有结构多样性的分子,从而建立化学分析库的方法。化学合成、组合理论、计算机辅助设计及机械手结合一体,并在短时间内将不同构建模块用巧妙构思,根据组合原理,系统反复连接,从而产生大批的分子多样性群体,形成化合物库(compound library),然后,运用组合原理,以巧妙的手段对库成分进行筛选优化,得到可能的有目标性能的化合物结构的科学。组合化学在制药化学及、对药物的研制和开发高生物活性化合物领域起到极大的推动,这一概念最初是由Still教授提出的。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David R. Liu (1973年6月12日-)是美国有机化学家・生物化学家
1973年生于加州河滨市出生
1994 哈佛大学毕业 (E. J. Corey教授)
1999 加州大学伯克利校 博士学位 (P.G.Schultz教授)
1999 哈佛大学 助教
2003 哈佛大学 副教授
2005 哈佛大学 教授
(2005年-) 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 研究员 兼任
2004 ACS 阿瑟・C・科普 学者奖
2006 ACS Pure Chemistry Award
DNA上加上小分子,根据DNA上记录的信息依次顺序反应,即互补的DNA链彼此先形成双链,与附近的分子彼此充足的反应,DNA链的碱基序列充分的排列,即使在同种溶液中也没有混合物生成,预设的分子之间反应也可能。提取DNA所持有的信息,推动了新型生理活性化合物及新型有机合成反应的发展。
使用进化工程技术的生物化学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罗伯特・H・格拉布(Robert H. Grubbs, 1942年2月27日-)是美国有机化学家。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教授。
「通过Metathesis在有机合成方法论的开发」中的贡献,获得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
转职进入加州理工后,成功的开发了针对烯烃复分解反应非常有效的催化剂Grubbs 第一代、第二代。革新了当时已有的逆合成法。该催化剂、可以作为活性自由基聚和催化剂广泛应用在石油化学・材料化学领域[1]。因为这一贡献、2005年与Richard Shrock,Yve Chauvin一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烯烃复分解反应相关研究
Grubbs第一世代(1995年)・第二世代催化剂(1999年)的开发、并将其用于烯烃复分解反应,阐明详细的反应机理以及开拓其他新型有机合成化学反应如烯烃复分解关环・烯烃炔烃复分解反应・交叉复分解反应等。利用交换开环复分解聚合(ROMP)・非环状二烯复分解聚合(ADMET)来开发合成含多种官能团・环状聚合物等新型物质。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K·C·尼古劳 Kyriacos Costa Nicolaou, 1946年7月5日-)是美国有机化学家。(写真:UC San Diego Homepage)。美国莱斯大学教授。
1946年7月5日生于塞浦路斯卡拉瓦斯。
1972年于伦敦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先后在T.J.Katz教授(哥伦比亚大学)、E.J.Corey教授(哈佛大学)组下进行为期四年的博后研究经历。
之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任职教授,于2007年在美国Scripps担任主任研究员、并担任化学系主任职务。
1972 伦敦大学 博士号取得?
1972 哥伦比亚大学 博士研究员(T.J.Katz教授)
1973 哈佛大学 博士研究员(E.J.Corey教授)
1976 宾夕法尼亚大学 教授
1989 加州大学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教授
1996 Scripps研究所教授(主任)
开发了多种新型有机合成反应,还完成了许多复杂的天然产物全合成,对现代有机合成化学有诸多贡献,被授予许多奖项。
1988 日本学术振兴会赏
1993 美国化学会赏(ACS Award for Creative Synthetic Organic Chenistry)
1996 美国化学会赏(Ernest Guenther Award in the Chemistry of Natural Products)
1998 美国化学会赏(Gustavus John Esselen Award for Chemistry in the Public Interest)
1999 山田Prize
2000 Max Tishler Prize
2000 Paul Karrer Gold Medal
2001 名古屋奖章
2002 四面体奖
2004 Aristeio Bodossaki Prize
2005 阿瑟・C・科普奖(Arthur C. Cope Award)
2006 Burckhardt-Helferich Prize, Germany
2006 ACS (Auburn Section) G.M. Kosolapoff Award, USA
2006 ACS Western Regional Meeting Award of Excellence, USA
2007 ISHC Senior Award in Heterocyclic Chemistry, International
2007 Honorary Fellowship, Indian Academy of Sciences, India
2008 August-Wilhelm-von-Hofmann-Denkmünze Award, Germany
2008 Charles Chandler Medal, Columbia University, USA
2009 San Diego BioPharma Achievement Award, USA
2009 Lampousa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 (Cypriot American Association), USA
2010 Science Award,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Culture, Cyprus
2011 Benjamin Franklin Medal in Chemistry, The Franklin Institute, USA
2011 Member,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 USA
2012 ACS (New Jersey Section) Creativity in Molecular Design and Synthesis Award
2014 Nemitsas Prize, Cyprus
含有复杂骨架的天然产物的全合成
实现了紫杉醇[1]、埃博霉素[2]、万古霉素、双鞭甲藻毒素、含氯环肽等为代表的较大复杂天然产物的化学全合成。最近还通过化学合成的手段订正了前人提出的貝毒杂酸构造中的错误[3]。合成天然产物也为生物学研究的发展做了很大贡献,当然在天然产物的方法论研究中的贡献更是不言而喻。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Eric N. Jacobsen (1960年2月22日-)是美国有机化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1982 纽约大学 学士学位 (Yorke E. Rhodes教授)
1986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博士学位 (R.G.Bergman教授)
1986 MIT 博士研究员 (K.B.Sharpless教授)
1988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 助教授
1991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 副教授
1993 哈佛大学教授
1994 阿瑟・C・科普学者奖
1994 Fluka Prize “Reagent of the Year”
1998 Van’t Hoff Prize
2001 ACS Award for Creative Work in Organic Synthesis
2004 AIC Chemical Pioneer Award
2005 三井化学触媒賞
2007 Alan R. Day Award
2008 ACS H.C. Brown Award for Synthetic Methods
2011 Nagoya Medal–Gold Medal
新型不对称催化反应的开发及其应用于复杂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
利用易于大规模合成・结构修饰的Salen配体的不对称金属催化剂、将有urea moieties合并的 氢键活性化型有机分子催化剂[1]的开发是他较为杰出的成果之一。
Jacobsen-香月不对称环氧化
Jacobsen速度论的光学拆分水解
使用硫脲催化剂的不对称不斉Strecker反应
因为他很年轻的时候已经成为教授了,在国内外,企业学术界有很多化学工作者在 Jacobsen研取得博士学位,或者有过博士后研究经验。Timothy F. Jamison(MIT),Christina・White(伊利诺伊大学),垣内 史敏(庆应义塾大),徳永信(九大),中村正治(京大),齐藤进(名大),Chang Sukbok(KAIST)等等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